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赵楠艳"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建筑空间形态中“线”的研究——以PAL?ON古生物研究与体验中心建筑环境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 第6期 191-198页
作者:赵楠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德国PAL?ON古生物研究与体验中心以考古发现为主题,建立了一个集考古研究与体验、科普游憩、历史保护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本文重点论述线性元素在该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具体从外部环境、建筑设计、室内及展示设计等方面对该建筑空间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思维下的形态创新研究——以南艺实验性公交站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年 第4期 170-174页
作者:丁治宇 赵楠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在南京艺术学院实验性教学目标的统筹下,设计团队通过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以实体建造的方式构筑了七组实验性城市公交站。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集结构、形态和表皮为一体的整合性概念,而且代表着艺术思维下形态创新的新范式,并指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结构重构和形态创新之线构思维和策略——从对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两则设计作品解析谈起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3期 166-173页
作者:丁治宇 赵楠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211172 
本文从对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两则设计作品的解析谈起,通过归纳总结以及扩大范围的类比研究,来演绎和展现结构从刻板到活跃,从原始至升华的可能路径。在结构重构层面入手,以线构思维和策略为主线,来探究当代建筑形式再生与创新的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室内外形态设计一体化整合─德国舍宁根矛体验和研究中心解析
收藏 引用
《装饰》2016年 第6期 104-105页
作者:丁治宇 赵楠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本文以德国舍宁根矛体验和研究中心为例,展示了"线性"设计元素在建筑外部形态、室内空间设计与展示和场地景观表达等层面的一体化整合的特征,并由此提出室内外形态一体化整合设计的概念,申明它的指导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京鬼脸城公园设计调查及思考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8年 第5期 159-160页
作者:赵楠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211172 
研究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需要有一种系统的观察方法,通过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整体归纳,笔者整理出一份鬼脸城公园调查报告,以"要素——景点——景区"为分析要点的逻辑方法,要素构成景点,景点构成景区,从局部到整体,从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设计而“动”——以“动态图形设计”案例研究展开对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探索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8年 第5期 118-120页
作者:赵楠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数字媒体依靠计算机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信息元素进行动态整合,形成视听互动,并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成为当下视听传播的主要方式。数字媒体的传播优势,使社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增长,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地域文脉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建筑——以南京永银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16年 第3期34卷 31-36页
作者:赵楠艳 丁治宇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该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域文脉和企业文化的深层感知,发掘出可物化的设计策略;并且运用基于设计层面的有效路径操作,来整合场地所属的各项环境要素,最后建构出一个在现代语境下具有独特识别性和内在协调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形态要素及构成表现形式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6年 第11期 22-25页
作者:赵楠艳 陈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对于从事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相关专业人士来说,恰当地运用视觉元素,以文字、色彩、符号、造型等来营造美感,有利于提高视觉传达的精准与效率,使受众能够迅速理解信息,并能体会到点、线、面的抽象表达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脉的理性自觉和形态的集成表现--透视罗马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6年 第3期 114-117页
作者:丁治宇 赵楠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本文以罗马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为例,揭示了扎哈·哈迪德对场所文脉的理性自觉和积极思考,再现了哈氏把文脉信息转译为设计元素,并在外部形式、室内空间和场地景观三方面将设计进行集成化表现的真实性。进而指出集成形态设计对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合自然景观与创造景观元素的地景建筑——以山水幻境概念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16年 第5期34卷 77-82页
作者:丁治宇 赵楠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该文以山水幻境概念设计为例,从项目背景、设计愿景、设计分析、设计操作、形态显现和设计展望六方面详细论述了建筑设计如何从概念雏形发展到最终形态确立的过程,准确诠释了建筑师如何整合场地周边景观资源和创造丰富多维的景观元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