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赵炳鑫"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他们的创伤何以疗愈——陈继明青少年心理问题小说浅议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 第2期45卷 47-53页
作者:赵炳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宁夏银川750021 
陈继明以其敏锐的艺术嗅觉,把青少年心理问题纳入他的创作视野,聚焦他们成长中遭遇的普遍性问题,观照在他们身上所遭遇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的《圣地》《奔马图》《饥饿的潮汐》三篇小说,代表了他在这方面探索的重要收获,从中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端严大气 圆融自有——杨华的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2年 第6期 102-111页
作者:赵炳鑫银川 
当今书坛,人才辈出,然善写楷书且成名者并不多,杨华便是其中之一。杨华对楷书情有独钟,以欧楷为根基,兼收并蓄,颇有收获。与此同时,他还兼修篆刻与绘画,均有上佳表现。他将唐人正书修炼到雄浑方正,将篆刻修炼到精致古拙,将绘画修炼到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叙事:见证名镇的历史与辉煌——读《宁夏纪行——中国特色名镇》有感
收藏 引用
《黄河文学》2019年 第12期 124-127页
作者:赵炳鑫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知道杨红选很早了,但与他名字联系起来的,是他的摄影。他来党校受训,有缘面晤,才知道他是一个艺术多面手,虽然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但爱好广泛,涉猎的艺术门类还不少。比如搞摄影、广告设计,音乐创作,跑新闻,写散文诗歌,等等,都可随性为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叙事的可能性表达——谈谈计虹的小说
收藏 引用
《朔方》2020年 第12期 157-161页
作者:赵炳鑫不详 
作家李浩在谈到他的小说创作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一直如此,一向如此。我们阅读小说,就像是看一场演出,它能否对我们构成吸引,是让我们感动吁嘘还是不断地打着哈欠,完全取决于"叙述者巫术的好坏",取决于作家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马金莲中篇小说《我的母亲喜进花》及其他
收藏 引用
《朔方》2019年 第5期 199-205页
作者:赵炳鑫宁夏作协 宁夏政协 
1从《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得鲁迅文学奖那一刻起,马金莲至少在宁夏俨然构成了一个现象。这位'80后'女子,以其敏锐的艺术直觉,登堂入室,一度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其实,对于这位年轻的回族女作家,我曾读过她前期的一些作品,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穿越高地的灵魂之旅——读杨海蒂散文集《我去地坛,只为能与他相遇》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8年 第9期 186-188页
作者:赵炳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 
杨海蒂是文学编辑,也是一位作家。她的散文集,有一种清水洗尘的感觉。游记也是她涉猎的创作主题。创作的角度看,她的作品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为成熟。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杨海蒂的美学修养和思想高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个案、话语与批评的有效性问题——由《当代文学批评的众神肖像》一书说开去
收藏 引用
《西部(新文学)(上)》2013年 第4期 127-132页
作者:牛学智 赵炳鑫 
当前知识分子论,内在于当前文学批评赵炳鑫(以下简称""):欣闻大著《当代文学批评的众神肖像》最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首先向你表示祝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人民
收藏 引用
《朔方》2014年 第12期 13-14页
作者:赵炳鑫《宁夏党校》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引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强烈反响。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与人的故事(散文)
收藏 引用
《朔方》2002年 第10期 51-53页
作者:赵炳鑫 
近日偶得一册《读书有味》,书中尽道书与人的故事。有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林语堂先生的《读书的艺术》,已故学者王力的《书呆子》,还有著名藏书家、散文家黄裳写的《书痴》等精短妙文,在此,书牵动了作家学者的千万情丝,有忧伤的追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断羽飘鸿何所依——读陈继明中篇小说《圣地》
收藏 引用
《创作评谭》2016年 第2期 62-64页
作者:赵炳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 
读陈继明的小说《圣地》(发表于《人民文学》2016年第1期),竟至让我几次落泪。我很佩服陈继明能以精致简洁的语言传达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他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幽暗存在进行不懈的探索,这让我感动。文学是语言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