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赵熊"
4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赵熊作品欣赏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11X期 108-111页
作者:赵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西泠印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赵熊作品
收藏 引用
《西泠艺丛》2024年 第1期 92-92页
作者:赵熊不详 
篆刻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精炼凝萃的文字、分朱布白的形式,实用性与艺术美兼备,深得金石情趣之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样式,在汉文化團影响深远而广泛。西泠印社作为金石篆刻艺术的优秀代表,是这一领域当仁不让之领军,持续倡导和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汲古与开新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9年 第5期 108-112页
作者:赵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 终南印社 
花甲之岁,回顾学习书法篆刻的经历,竞已四十多个春秋。虽然我历来胸无大志,但年青时终究还是有些犷气,每于习书刻印之际,难免把一切都看得简单。随着不断前行,始知艺途艰辛,得皮毛易,登堂入室则难。于是,逐渐认识经典、拜服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古玺印及“创·意”印风的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2年 第11期 127-128页
作者:赵熊 
继《当代精·典印风精品集》之后,中国篆刻网又编辑出版了《当代创·意印风精品集》,这不啻是当代印坛繁荣景象的一个生动反映。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形式、一个纯民间的艺术平台,中国篆刻网自成立以来对篆刻艺术的关注、介入与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放中的包容--汉瓦当文字的书法形式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1期 80-91页
作者:赵熊 
"团圆"一片长安月,依旧辉光照眼明。无论是以历史为观照,还是以艺术为着眼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昌硕篆刻对汉印精神的诠释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7年 第5期 172-175页
作者:赵熊 
『通变无方』,是我对吴昌硕篆刻艺术的基本概括和评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墙说印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1期 24-27页
作者:赵熊 
中国文字并非为艺术而设,其原本为致用的工具。由书写而书法,其中不仅有了法度的要求,又有了神采的表现,便也有了艺术的境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追寻初心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1期 18-23页
作者:赵熊 
书法和篆刻在我看来,是既分又合的两门传统艺术形式(在古代它们又都是实用的工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滋煊其人其艺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8年 第5期 46-47页
作者:赵熊 
李滋煊,字之宣,号裘絜、无垠楼主,一九二零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其父济川公喜爱书法,其祖母及外祖父亦能书善画,承继家学,奠定了他对书画艺术的情感基础。上中学时,在上海受同窗王天椒、赵伯云君的影响,开始学习篆刻。青年时代为生活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评审观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5年 第9期 32-35页
作者:赵熊 
于篆刻而言,或可从作品的形式表现、法度和理则的体现、历史气息和金石精神的彰显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判。三者兼备者为"上",得其二者为"中",据其一者为"下"。先说形式。篆刻的前身是古代玺印。从形式上看,古玺印既包含先秦古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