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污水处理厂施工及经营期间,造价工作的管控处理效果直接影响污水厂的建设投入量。基于此,本文简单探究在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控制造价与关键之处,分别从设计、招标及施工阶段阐述,并以两个污水厂的改造工程为例,分析造价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苯并[a]芘(B[a]P)和滴滴涕(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胺酰转移酶(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溶剂对照组(食用油和二甲基亚砜处理)、低和高浓度B[a]P染毒组[1.0和10 mg/(kg·d)]、低和高浓度DDT染毒组[0.6和6 mg/(kg·d)]、低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低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染毒组各受试物经腹腔注射染毒,每日注射1次,连续31 d。末次染毒24 h后通过眼球摘除取血,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AST、γ-GT的活性;并制作肝脏HE切片,观察肝细胞形态。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a]P和DDT单独染毒时,均能诱导ALT和AST活性升高(F=41.308,P=0.000;F=20.083,P=0.000),随各自染毒剂量的增加,ALT和AST活性升高,但二者联合暴露对ALT和AST活性均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别为P=0.258,P=0.264)。B[a]P和DDT单独染毒对γ-GT活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联合暴露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0.816)。HE染色观察到肝细胞膜界限模糊,发生水样变性,肝细胞中出现小空泡,呈蜂窝状,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细胞质水样变性加剧,部分肝细胞质溶解,并且细胞核肿大,形状不规则。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B[a]P和DDT单独染毒均能诱导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不同剂量的B[a]P和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单独作用,而非交互作用。B[a]P和DDT的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未观察到对γ-GT的活性产生明显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温度和pH值对海研站菌S52菌株六价铬[Cr(Ⅵ)]还原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最佳还原条件,并探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其还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S52菌株的种子液接种于LB培养基中过夜培养,将菌液离心过滤后得到的胞外活性物质、超声波冰浴破菌得到胞内活性物质和对照组S52全菌液分别加入到含50 mg·L^-1 Cr(Ⅵ)的LB培养基中,在37℃、pH值为8.0条件下培养,于0、3、6、12、24和48 h分别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溶液中的Cr(Ⅵ)浓度,计算不同时刻Cr(Ⅵ)还原率、细胞内外还原酶的相对活性及相对稳定性。设定温度为25℃、30℃、35℃、40℃、45℃和50℃,pH值为5.0、6.0、7.0、8.0、9.0和10.0,采用混合实验设计,计算细胞内外还原酶在0、3、6和12 h对Cr(Ⅵ)的还原率,分析不同温度和pH值处理组中细胞内外Cr(Ⅵ)还原酶对Cr(Ⅵ)还原率的变化,探讨最佳还原条件。分别将浓度为0.2 mmo·l L^-1的Cu^2+、Mn2+和Cd2+溶液,1 mmol·L^-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1%的Triton×100和吐温80加入到培养基中作为处理组,以未作处理的培养基为对照组,在最优还原条件下与50 mg·L^-1 Cr(Ⅵ)反应3 h,测定并计算Cr(Ⅵ)还原率,比较不同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处理组中细胞内外还原酶对Cr(Ⅵ)的还原率。结果:3 h时,胞内酶和胞外酶对Cr(Ⅵ)的还原率达到最高,且胞内酶的还原能力高于胞外酶(P0.05),而吐温80、EDTA和SDS处理组胞内酶和胞外酶对Cr(Ⅵ)的还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S52菌株的Cr(Ⅵ)还原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发挥还原作用,且胞内酶的还原作用更强。胞内酶最适温度为35℃~45℃,最适pH值为7.0;胞外酶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7.0。不同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Cr(Ⅵ)还原酶活性有不同的影响。
摘要:从全球范围看,许多国家以综合性首都为龙头,通过跨行政区域的资源整合和功能协作形成都市圈或城市群,以保障首都功能实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本文以京津冀地区功能定位特点与空间整合布局相结合,对京津冀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方案设计,提出政府引导下促进京津冀区域空间要素整合的保障措施。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