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选取昆仑雪菊中5种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马里苷、金鸡菊噢、黄杉素、紫铆因和奥卡宁,研究其抗氧化相互作用。方法: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n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采用Chou-Talalay中效原理设计实验,分析抗氧化相互作用。结果:金鸡菊噢与紫铆因、黄杉素与紫铆因之间具有抗氧化中等协同作用,它们对清除DPPH自由基的加权平均联合作用指数(weighted average combination index,CIwt)值分别为0.824和0.749。另外,金鸡菊噢与紫铆因复配时,当半抑制浓度(IC50)大于1且CIwt值小于0.90时,出现协同效应。3种化合物联合使用时,清除DPPH自由基的CIwt值均大于1,不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结论:昆仑雪菊中黄酮类化合物之间的抗氧化相互作用关系与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有关。
摘要:土壤中包含丰富的聚酮合酶(PKS)生物合成基因簇,其编码合成的聚酮化合物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发现新型PKS基因,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技术,以采自大连地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壤宏基因文库,分别根据Ⅰ型PKS和Ⅱ型PKS结构域保守序列设计探针,PCR靶向筛选到4个含有PKS基因的单克隆,经测序与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这4个单克隆的PKS基因分别单独聚为一支,与已知菌株编码的聚酮化合物亲缘关系较远,提示这些单克隆具有合成结构新颖聚酮化合物的潜力。本研究结果拓展了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途径,为新型聚酮化合物的发掘以及新药的获得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我国工科专业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高校亟需加强新工业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有关论述,探讨了高校新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分析了我国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了学科竞赛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尝试设计了递进式学科竞赛组织实施体系。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