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邓和清"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模仿说与灵感说——谈西方艺术学院派与反学院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1年 第2X期 54-57页
作者:邓和清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 
本文主要从学院派与反学院派的历史视角和综合的观念来考察西方18晚期和19世纪的艺术发展与变迁,贡布里希称这一时期为"传统的中断";以灵感、个性、独创、天才所构筑的新观念来对抗学院的准则,阐明"天才"艺术家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蒋祈《陶记》新探——与熊寥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 第3期 93-98页
作者:邓和清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本文从阅读文本的角度研习蒋祈的《陶记》,目的是通过一些文本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考证,进而与熊寥先生就《陶记》中的官职与赋税、"州"与"州家"、以及"复古"等相关议题的阐释进行商榷,作者认为弄清《陶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陶艺的意义何在?
收藏 引用
《中国陶瓷》2015年 第2期51卷 85-88页
作者:余勇 邓和清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0 
中国现代陶艺有其独特的发展概貌,如何认清其学理的发展逻辑,必须要从整个现代艺术史的发展背景来思考。中国现代陶艺既不与西方现代陶艺简单的并行,也不是表象上的混同。通过比较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它们之间的"错位"中混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造型之后:关于宋元景德镇湖田窑青白釉人物瓷塑造像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陶瓷学报》2019年 第1期40卷 114-119页
作者:赵兰涛 邓和清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景德镇湖田窑创烧于五代,历经宋、元,结束于明代万历时期,有近700多年烧造历史,是研究景德镇制瓷工艺历史发展与变迁的一个绝佳窑厂。其中宋元时期湖田窑青白釉人物瓷塑内涵丰富,有其自身特有造型体系和审美魅力,本文依据湖田窑窑址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突破与构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收藏 引用
《陶瓷学报》2014年 第2期35卷 205-212页
作者:余勇 邓和清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从文化与艺术理论批评的角度分析,如果将上世纪80年代看作是"突破"的十年,那么,上世纪90年代则为"构建"的时期。综观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作为原创性和表现性的现代陶艺创作形式,仍是占主导地位的叙事方式。7...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艺中的后现代转换
收藏 引用
《世界美术》2005年 第1期 9-14页
作者:邓和清 余勇 陈丽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艺术中心向纽约的转移,伴随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以彼得·沃克斯和约翰·迈森为主导的所谓“抽象表现主义陶艺运动”,宣告着美国陶艺幼稚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随后,北卡罗莱纳黑山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洲艺术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发展述论——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08年 第1期22卷 10-11,13页
作者:邓和清 曾明玉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受进化论的影响,西方在面对非洲艺术时,研究者往往以"他者的眼光"来作为其研究的进路,他们以人类学家的身份视其研究的艺术为人类的物质文化总体进步的反映。在非洲雕塑的研究上,因为人类学家越来越多地专注于审美和艺术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义与记忆—谈西方后现代陶艺之转换
收藏 引用
《中国陶瓷》2004年 第5期40卷 57-60页
作者:余勇 邓和清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1 
从西方现代艺术及其后现代艺术的视角,分析西方自1960年—1980年近20年里,陶艺的发展与后现代艺术的关系,尤其后现代陶艺的转换和现代主义艺术进程中的陶艺创作发展;比较“慌刻”陶艺与“波普”艺术之间的异同关系;就后现代陶艺的多元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艺本体特征论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年 第11期48卷 9-12页
作者:余勇 邓和清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333001 
陶艺的与其它艺术的区别在于其独有的艺术特征。泥性、空间特征、火之精神是陶艺本体特征的重要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景德镇当代陶艺发展现象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陶瓷工业》2018年 第1期25卷 57-61页
作者:余勇 邓和清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景德镇当代陶艺发展迅速,风格多样,引人关注和思考。陶艺与当代的联系是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景德镇陶艺制作流程与艺术家个性的结合形成陶艺的当代性特征。前卫意识在当代陶艺创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陶瓷作为当代艺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