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作者=邱海兰"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教学的艺术
收藏 引用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年 第12期 95-96页
作者:邱海兰于都县新陂乡中心小学江西赣州342300 
自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深入以来,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做出改变。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教学艺术,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爱上数学,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最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只有从教学和学生实际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互联网使用、非农就业与林区农户返贫风险
收藏 引用
《林业经济》2022年 第7期44卷 38-51页
作者:邱海兰 廖文梅 袁若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44 
迈入稳定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返贫风险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采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林区农户返贫风险的影响及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林区减贫——基于南方13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林业经济》2017年 第10期39卷 8-14页
作者:邱海兰 廖文梅 孔凡斌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45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南昌330077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利用2003~2013年南方集体林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取交通密度值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并运用三阶段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技术使用降低了农户返贫风险吗?——基于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收藏 引用
《林业经济》2023年 第8期45卷 57-71页
作者:邱海兰 唐文艺 黄玥 廖文梅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44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数字技术使用如何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9年和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概率单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识别出农户返贫风险的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逻辑理路与路径选择
收藏 引用
《农业与技术》2023年 第8期43卷 117-121页
作者:邱海兰 罗嘉丽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4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破解农村问题的关键举措便是振兴乡村人才。农业高校作为农科专业人才培育的集聚地,不仅具有相关教育资源的特色优势,也相应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农业人才的责任。但是农业高校在培养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污染压力的动态关系研究——以中东部七省为例
收藏 引用
《林业经济》2018年 第3期40卷 46-51,57页
作者:廖文梅 秦克清 邱海兰 高雪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 
文章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森林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污染压力2个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污染压力指数,进而研究森林生态承载率的演变规律与动态关系。研究结果发现:2005-2014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同富裕视角下推进城乡融合的逻辑理路
收藏 引用
《国家治理》2022年 第21期 27-32页
作者:罗明忠 邱海兰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举措,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本身就蕴涵在共同富裕的内涵之中。城乡制度壁垒、空间布局失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等问题制约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推进城乡融合应基于整合式、系统化视角,构建制度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农村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比较、规律及政策启示
收藏 引用
《世界农业》2023年 第8期 13-25页
作者:邱海兰 邓涵韵 廖文梅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44 
农村经济转型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其共性规律和区域差异。本文基于1991—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农村经济转型数据,从农业转型和农村劳动力转型两个维度剖析不同国家的农村经济转型阶段特征,并以农村减贫为例考察其转型效果,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话”的艺术
收藏 引用
《科教文汇》2007年 第1X期 57-57页
作者:邱海兰余庆中学贵州遵义564400 
“对话”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存在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独白”以及“对白”,让高中语文课堂更加活跃。教师需要把握好“对话”的尺度,让“对话”更有艺术性,从“对话”中引入教育的情境,把“对话”融入生活,在“对话”中体现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