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邵桂兰"
6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试论音乐存在的生命形式及其同构关系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7年 第3期 74-78页
作者:邵桂兰 
本文试图为“自律派”与“他律派”这两种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寻找一个求同存异的基点,由此提出了音乐的存在方式就是生命的存在方式。认为音乐家创作与审美的过程是主体生命依据其“内在的尺度”并借助于音乐艺术手段而不断实现人的本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剧作的节奏美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89年 第5期 129-136页
作者:王建高 邵桂兰 
一戏剧作品只有具有鲜明而丰富的节奏感,才能使观众得到强烈的节奏美的艺术享受,这一点,受到古往今来的戏剧艺术家和理论家们的高度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论述悲剧创作问题时,就已经注意到节奏感对于观众的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审美感觉”研究纲要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1991年 第3期 109-118页
作者:邵桂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 
音乐审美感觉是人的生理机能与文化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长期以来,西方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对它的研究多以自然科学中的生理学为基础,从生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感觉,而忽略了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加以审视,使音乐感觉的研究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善美是人类艺术健康发展的大方向——从画家求变创新与科学发展观谈起
收藏 引用
《美术》2006年 第7期 60-66页
作者:王建高 邵桂兰鲁东大学美术系 
创变与坚守,这是画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同时具备的两手本领,这两手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而是两手都要硬,只谈创变而不谈坚守,或者只谈坚守而不谈创变,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家审美感觉初探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94年 第3期 8-12,7页
作者:王建高 邵桂兰 
画家审美感觉初探王建高,邵桂兰真正高层次高水平的绘画艺术创作及其欣赏,离不开两大功力,亦即感觉功力和技法功力。画家创作过程的实质绝不是单纯炫耀技法的小生产者的手工操作。把艺术变为单纯的技术操作,这是艺术也是艺术家的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哲理化追求”的历史扫描与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2年 第1期8卷 48-52,33页
作者:王建高 邵桂兰 
一 苏联著名电影理论家叶·魏茨曼在其《电影哲学概说》一文中曾精辟地指出“当代精神活动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哲学与艺术的汇合”,这种“汇合”集中地表现为影视剧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愈来愈倾向于对哲理化美学风格的刻意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回归平淡自然之美的影视剧艺术新走向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4年 第10期 9-15页
作者:王建高 邵桂兰 
向平淡自然之美回归,这是现当代戏剧、电影、电视剧艺术中特别引人瞩目的新的历史走向,她是编导演们怀抱返朴归真的艺术理想而在更高的境界上进行的一次观念革新,对于我们广大观众的审美接受现状来说,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超前发展的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凯奇“音乐游戏说”与后现代艺术美学思潮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评论)》2006年 第4期 50-52页
作者:邵桂兰 王建高鲁东大学音乐系 鲁东大学美术系 
一十世纪的西方音乐是一种多元化的时代,传统的音一乐观念已发生彻底转型,统一中心被彻底打破,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音乐创作的传统格局进入了一个“价值分立、权威分立、风格分立、技法分立”的多元格局。随之,西方后现代思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谈音乐家无意识技巧模式及其瓶颈效应的突破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06年 第2期 117-120页
作者:邵桂兰 姜萍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音乐系 鲁东大学音乐系 
本文通过对音乐家技巧模式所具有的无意识特征等的探讨研究,发现和总结出音乐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更深层面的“隐思维”、“潜规则”、“潜结构”等极具隐秘性的音乐语言活动的规律,以利于音乐家能够明确地意识到,并且自觉地运用到自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戏剧家的求异思维与艺术创新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01年 第3期 4-7页
作者:邵桂兰 王建高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越轨思维'、'逆向思维'等)是相对于'循轨思维'、'习惯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1959年在他的一书中,专门探讨了求异思维在科学发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