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郑斯扬"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失范空间的文学意象重构——评王华边地叙事的抒写旨趣
收藏 引用
《江淮论坛》2022年 第3期 160-165页
作者:肖艳华 郑斯扬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福州350001 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州350001 
贵州仡佬族小说家王华的边地叙事开拓了文学中的乡村意象。她把道德失范引入假想性和象征化的纯文学写作中,并后设了一个异质的乡村空间。这个失范的空间隐藏着令人心忧的破坏力,给乡村的主体精神造成了致命的伤害。王华把对现实问题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的经验表达与经验的文学表达--评李娟的非虚构写作
收藏 引用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 第4期 278-288页
作者:郑斯扬福建社会科学院 
李娟的非虚构写作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其表现为从视觉经验出发,向心理经验和情感经验扩大,同时牢牢把握世人与哈萨克牧民经验的共通性,将问题延伸至自然和人类、传统和文明、民族和国家等范畴。她把一种生糙的内在经验组织进文学的书写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性别视阈中的百年乡土文学
收藏 引用
《东南学术》2017年 第5期 182-188页
作者:郑斯扬福建社会科学院 
百年乡土文学为乡土中国伦理变迁提供了一份翔实的语言艺术构成,也呈现出性别立场与乡土写作之间的关联性。一方面男作家和女作家对乡土伦理问题的介入以及在写作上的呈现与揭示,趋向一致性的道德认同与共识;另一方面,由于性别在中国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土中国、性别立场与伦理观——对中国女性乡土写作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21年 第4期 112-120页
作者:郑斯扬福建社会科学院 
女性乡土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女性乡土写作将女性的发展与乡土中国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从性别和历史的关系来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性别、主体性与乡土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题,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本土性、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历史沉入的《茧》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7年 第1期 82-87页
作者:郑斯扬福建社会科学院 
张悦然的最新长篇小说《茧》,历时十年,终于付梓面世,它一经推出便引发人们的关注,《收获》主编程永新认为,“这部《茧》一定会改变人们对80后作家的整体印象”[1]。这份评语隐含玄机,为我们打开意义的空间大门,引导我们进入其中一探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政治和文学——丁玲的《水》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收藏 引用
《学术评论》2015年 第4期 54-56页
作者:郑斯扬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自丁玲加入"左联",她艺术创作的注意力就此转向了农民。无论是30年代的左翼批评界热议的《水》,还是作为延安文艺会谈后的收获《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她对农民反叛行为的叙事,成为评论者关注的焦点,表现为审慎的赞扬。评论者往往从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周杰伦演唱会中舞蹈之戏剧手法
收藏 引用
《学术评论》2015年 第3期 46-49页
作者:郑斯扬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演唱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型舞台艺术形式,借助多元艺术样式承载并传递歌曲的文化内蕴和精神气质。其中,舞蹈作为极具灵动的、富于感染力的表现方式,不但为演唱会的演出现场增添了更加丰富生动、惊艳炫目的舞台艺术效果,而且还为演唱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黄金时代》笔谈
收藏 引用
《学术评论》2015年 第1期 79-81页
作者:郑斯扬佛山市艺术创作院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部 
坐在只有六个人的影厅里看《黄金时代》,安静、平和,一如影片的叙述,一如萧红的文字,正如我所愿。随着影片推进。我似乎进入了萧红的文字世界,那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虽缓慢却清晰。客观地说.如果没有点文学史和民国史的功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茶壶·符码
收藏 引用
《学术评论》2014年 第5期 107-112页
作者:郑斯扬 刘君<学术评论> 福建论坛杂志社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梁壶的设计理念、选材用料、造型工艺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众多的改变中,提梁壶纹饰的改变是最引人注目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纹饰造型的历史悠久,蕴含着中华古老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审美心理,一方面是因为纹饰造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凌叔华小说女性人物描写新论
收藏 引用
《钦州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24卷 78-81页
作者:郑斯扬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凌叔华《花之寺》、《女人》小说集女性人物描写中所建立的客观写实的艺术品格,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与其他形式的小说创作相比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强化作者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认知和感受,使作者成为人物遭遇的代言人。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