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郑红彬"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建成遗产的结果呈现、建造历史与价值评估之审思——以上海三一教堂为例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24年 第4期 35-40页
作者:郑红彬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515000 
建成环境是建造的物质性行动过程的结果呈现,对建造的物质性行动过程的历史考查则是建造史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经过价值评估及筛选后的建成环境则被纳入建成遗产的范畴。因此,建成遗产的结果呈现、建造历史与价值评估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高速激光熔覆成形M2涂层
收藏 引用
《中国表面工程》2022年 第3期35卷 191-202页
作者:郑红彬 王淼辉 乔培新 葛学元 王欣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100083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3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为修复受损轧辊、提高轧辊使用寿命,利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9Cr2Mo钢表面熔覆成形M2高速钢制备的涂层。为提高熔覆层质量,设计正交试验与对比试验,并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对不同扫描速度、激光功率、道次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代上海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儒匠关系变革初探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22年 第4期 43-50页
作者:郑红彬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的发明带来了建筑业的革命。在新的建筑生产体系中,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建筑生产的技术把控。建筑师中的大多数,不得不依赖于熟谙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土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来完成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群体考论(1840—1949)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2016年 第3期 142-159页
作者:郑红彬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石家庄050043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的数量在500人以上,超过其他西方国家总和。他们的活动范围遍布中国主要城市,以香港最多,上海次之。在时间分布上纵跨整个近代,服务军队、政府、私人事务所、商业公司和教会等机构,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多种类型的建筑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未来乡村的智慧研学适宜性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义乌市梅陇里村为例
收藏 引用
《建设科技》2023年 第6期 52-55页
作者:金熙杰 郑红彬汕头大学汕头515000 
文章基于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对项目基地梅陇里村的研学发展动因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陇头朱村(又名梅陇里)设计中提出将互联网新媒介与人居环境学科结合,打造以“产业融合”为主题的梅陇里研学项目。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代上海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发展(1896—1916)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19年 第6期49卷 76-81页
作者:郑红彬 武勇 彭鹏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在中国建筑的近代化进程中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钢筋混凝土技术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及其本土化奠定了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史料的挖掘,历时性地分析1916年之前钢筋混凝土技术在近代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代武汉外籍建筑师述录(1861—1940年)
收藏 引用
《建筑史》2015年 第1期 174-189页
作者:郑红彬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本文以武汉为研究地域范围,在尽可能多得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致力于对1861年到1940年问在武汉活跃的外籍建筑师群体进行一个基础资料考证梳理,试图摸清这一群体在近代武汉的发展概况。近代在武汉从事建筑活动的外籍建筑师来自英国、德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代天津外籍建筑师述录(1860-1940)
收藏 引用
《建筑史》2016年 第1期 175-194页
作者:郑红彬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本文以天津为研究地域范围,致力于对近代曾在天津活动的外籍建筑师群体进行一个基础资料考证整理,试图摸清这一群体在近代天津的发展概况。近代在天津从事建筑活动的外籍建筑师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丹麦、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三一教堂——一座英国侨民教堂的设计史(1847-1893年)
收藏 引用
《建筑史》2014年 第1期 151-163页
作者:郑红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上海三一教堂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北华捷报》中三一教堂相关的报道为依托,结合相关文献,尝试还原曲折而丰富的三一教堂设计史,并分析其特点。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研究背景;第二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研究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19年 第7期49卷 189-193页
作者:武勇 李宜宸 郑红彬 王军 樊海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使传统工业的发展相形见绌,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工业废弃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工业废弃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