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郝凤彩"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精神的融入与路径的探索——“大思政”背景下乌兰牧骑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视角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 第2期20卷 151-157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2022年7月,中国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使高校思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天国家提倡的大思政课背景下,课程思政是其重要的一环。在内蒙古各个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将乌兰牧骑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乌兰牧骑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 第2期44卷 69-73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是党中央加强基层人民群众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工作的一项全局性重大战略决策。乌兰牧骑作为内蒙古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力量,创新“乌兰牧骑+”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拓展志愿者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乌兰牧骑与我国北部边疆文化安全刍论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2期17卷 137-142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乌兰牧骑作为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品牌,与我国北部边疆文化安全有着天然和必然的联系。乌兰牧骑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维护北部边疆文化安全的使命,其文化生产与传播促进了内蒙古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其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乌兰牧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范式及其当代价值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 第1期18卷 117-122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作为内蒙古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兰牧骑在其60多年的基层文化普及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乌兰牧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范式",为内蒙古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其它范畴甚至全国各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众传播语境下乌兰牧骑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功能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 第23期 95-97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本研究从传播学角度关照乌兰牧骑。乌兰牧骑是艺术生产组织,也是文化传播机构,运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编创演出,内容或取材于民族传统文化,或取材于现实生活,满足基层农牧民的文化需求,使得其演出活动蕴含并呈现出极具功利性的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乌兰牧骑的文化属性及文化功能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8卷 32-35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的文化创举,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乌兰牧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范畴的独特形态和构成部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和服务,具有文化的属性和鲜明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文化功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古典文学教学模式管窥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统计》2002年 第5期 50-51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当今世界,知识、信息正以空前的速度迅速增长,人们出于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机遇的重视或出于对信息爆炸的恐惧,异常地注重知识量的积累和新知识的吸纳。然而。决定个人知识素养高低的因素却是知识的结构。在几乎波及全球的高校课程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代文人之隐逸思想及其在元散曲创作中的表现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 第2期5卷 115-118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元代由于民族歧视政策和选官制度的弊端,怀有济世理想的文人心灵受到伤害,产生了与前代文人不同的生命体验。隐逸思想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情绪。在元散曲中否定功名富贵、否定政治历史、颂歌隐逸山林、宣扬享受人生、超越生死大碍、探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推动文化产业研究 探索人才培养途径——“文化产业战略暨演出市场发展”草原论坛综述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 第4期6卷 128-131页
作者:陈煜 郝凤彩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2009年7月1日至2日,由《中国文化报·文化产业周刊》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承办、鄂尔多斯市旅游局和鄂尔多斯市东联集团·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协办的“文化产业战略暨演出市场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胡杨女人》谈蒙古族题材电视剧发展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9卷 100-104页
作者:郝凤彩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胡杨女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主题对于普世价值的选择、剧中民俗元素的体现及跨民族嫁接增加看点的独特创作模式。这些为文化产业化背景下,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产业化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思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