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鄧喬彬"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东山词的创意与艺术
收藏 引用
《词学》2009年 第1期21卷 1-26页
作者:鄧喬彬暨南大學文學院 
贺铸为北宋词坛名家,黄庭坚《寄贺方回》诗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认为在秦观逝后,贺铸就是词坛第一人。叶梦得以之‘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遗弃,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麐《词品》析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 第6期 95-103页
作者:邓乔彬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 
郭麐负起了浙西词派振衰之责,他倡性灵与寄托,认识到代有作者,人有独至,引申出由"适性"而"通变"之见。他的"四体"说对风格学有所拓展,《词品》更扩为十二品。有的与《诗品》同名,而所状者异,体现出对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间艺术的空间感与空间艺术的时间性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1990年 第6期5卷 23-27,45页
作者:邓乔彬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按照莱辛《拉奥孔》的科学解释,诗是时间艺术(用时间中发出的声音),画是空间艺术(用空间中的形体和颜色)。而“有声画”与“无声诗”的说法,其实已看到了二者的互相吸取,互为补充。这种互补和融合,其一就表现为时间艺术的空间感和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的空间假借与画的时间凝缩——中国诗画艺术谈片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1989年 第1期21卷 46-52页
作者:邓乔彬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有一段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从诗画互通,他进而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之说。宋人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的“收空于时”与画的“寓时于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 第2期 42-47页
作者:邓乔彬华东师范大学 
莱辛《拉奥孔》认为: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但我国古代的诗画却常都具有时空合一的特点,这是由于诗画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各向对方汲取,融合对方的特点所致。本文拟从诗画互补的原理,分析诗如何摄空间于时间,和画如何入时间于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艺术特色透视“扬州八怪”的创作观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6期31卷 104-112页
作者:邓乔彬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200062 
本文借汪鋆在《扬州画苑录》中对“扬州八怪”的贬抑之词,作发覆之论,认为“八怪”对前人艺术手段、法则的突破,主要在于以纵横的画风体现出创造意识,将传统的“内敛”文化。。理变为外向之“狂放”,又因适应艺术市场和表达情感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宋渔父词的文人化发展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09年 第1期 140-146页
作者:邓乔彬暨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广东广州510632 
文人化是唐宋词发展、演变的重要方式,《渔父》词更是如此。其文人化主要表现在:一、自唐代张志和首作《渔父》以来,凡赋此调者,皆以渔隐为词旨、以清逸为词风,而这正契合唐宋文人以雅为尚的生活、审美情趣,故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梅评传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0年 第2期 123-132页
作者:邓乔彬 
吴梅是本世纪初著名的曲学大师,1933年出版的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写道:“并世之治词以进于剧曲著,有海宁王国维、长洲吴梅。”书中进而将二人相较:“特是曲学之兴,国维治之三年,未若吴梅之劬以毕生;国维限于元曲,未若吴梅之集其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汉画的艺术表现原则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 第6期 35-39页
作者:邓乔彬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进士文化与诗可以观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06年 第11期 122-126页
作者:邓乔彬暨南大学中文系 
古人以“观”具有观政、观德和鉴戒之义。春秋时所重是诗之观政和观志,汉代采诗以观,六朝诗与观无涉,直到唐代,才恢复并发扬了诗可以观的传统,且赋以新义。唐诗之可观,与进士文化有很大关系。诗人有从政机会,也使诗歌回到了现实,发展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