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总结并评价儿少期头颈部交界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的靶区与剂量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经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的儿少期交界性肿瘤患者11例,以大体肿瘤靶区外扩0.5~1.0 cm为计划靶区,处方剂量80~120 Gy,活度为18.5 MBq,全麻下按治疗计划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区。术后进行随访,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评析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以及局部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1例儿少期患者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131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局部控制率100%,完全缓解率71.4%,客观缓解率100%,急性不良反应率81.8%。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儿少期头颈部交界瘤,在合理的靶区及剂量设计下,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摘要:目的介绍由外科医生设计、商业公司打印的3D打印截骨导板在下颌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评价其精准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截骨导板设计及手术的下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28例,记录截骨导板设计时间、治疗延迟时间(患者首次确诊到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时间),并通过将术后两周内的颌骨模型与术前设计相拟合,评估截骨平面角度和颊、舌侧标志点间的偏差,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另选取同期未使用手术导板的下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23例作为传统组,记录治疗延迟时间,以及双侧髁顶点间偏差和双侧下颌角点间偏差,与导板组进行比较。结果导板组28例患者均在3D打印截骨导板的辅助下完成了肿瘤切除,截骨平面的颊侧偏差为2.12±1.06 mm、舌侧偏差为2.27±1.05mm,角度偏差为4.80±4.22°,导板长度、手术部位对导板的精准性无明显影响(P>0.05)。手术导板设计时间为43.9±34.5小时,导板组治疗延迟时间为25.1±20.7日;传统组治疗延迟时间为23.0±18.7日,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的双侧髁顶点间偏差为1.80±1.30 mm,传统组的双侧髁顶点间偏差为2.80±1.39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外科医生主导设计手术导板有助于缩短导板的制备时间,精准还原术前设计。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