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钟本康"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吴越“文化人格”的探寻——陈军“吴越风情系列”的艺术轨迹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 第1期 97-103页
作者:钟本康 
陈军的小说创作,多取材于建筑业,如中篇《日出巴格达》,以贴近现实和情调高昂著称,曾有较大的影响。近几年,他转换了视角,以“吴越风情系列”为总名,接连推出新作,短篇有《玩人三记》(《西湖》1990年第1期)、《金线钓蛤蟆斋笔记》(《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贾平凹小说的民性意识——评系列小说《逛山》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5年 第5期 29-34页
作者:钟本康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面临着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而贾平凹的追求是极特殊极值得注意的。评论家雷达说:“他试图在传统的母体里汲取现代艺术的滋养从而诞生一个新的婴儿。他和许多小说家的区别在于,他是以纵向承接为基础,而别人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极交流的叙述形式——苏童《米》的“中间小说”特性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 第3期 34-39页
作者:钟本康 
苏童曾说过:“我写《妻妾成群》,主要是想变变花样,向传统退一步,关注故事、人物,看看有些什么效果。而过去则是有意对之进行消解。”“向传统退一步”,就意味着承续传统的某些成规,自然与苏童小说过去那种蔑视规范的精神相左,但也不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追踪当代文学思潮的轨迹
收藏 引用
《文学自由谈》1990年 第2期 74-75页
作者:钟本康 
面对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急遽流变,评论有两种思考角度,一是追踪,一是超前。当然,追踪并不意味着被动地跟在文学潮流和文学创作后面爬行。追踪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探求,一种从已有事实中对未来的发现。我认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任何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华的幻觉世界及其怪圈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89年 第4期 30-34页
作者:钟本康 
我在几次文学研讨会上碰到过余华,老实说,这位貌不惊人、沉默寡言的小伙子,并未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待到他的小说在京沪发出强烈反响时,我想探听一下他的创作意向,写过一封信,他立即回了信,但仍嫌语焉不详。我读完他近两年来发表的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小说内涵的二重性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 第5期 57-60页
作者:钟本康 
尽管小说内涵二重性的问题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但是现代小说却把它提到了新的空前的高度。那种单纯追求一重内涵丰富性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衡量一个作品的审美价值,不仅看第一重内涵有多少、多大、多深,而且主要看第二重内涵有多少、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好一株野葡萄─徐振武和他的文集《野葡萄》
收藏 引用
《人民公安》1995年 第1期 39-39页
作者:钟本康 
好一株野葡萄─徐振武和他的文集《野葡萄》钟本康徐振武顽强拼搏十来年的创作,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野葡萄》。这集子所收入的,是他的诗、散文诗、散文和小说。此外,他还发表过大量的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徐振武可说是个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