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钟柏昌"
7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向工程教育的TIE提示语框架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2025年 第4期46卷 40-48页
作者:钟柏昌 裴永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工程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教育应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将GAI引入工程教育需要进行审慎的设计。为此,研究在现有通用GAI提示语框架的基础上,融入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起点、内容与实施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 第10期 22-27页
作者:李艺 钟柏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首先需要考虑课程的载体问题,除了常规的"PC机+移动终端+网络+外设"外,以"教学机器人"为载体的相关内容将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生长点;其次,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本质特征,在迅速发展的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问题分析——以某校2011年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收藏 引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 第3期 67-72页
作者:钟柏昌 黄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提出问卷设计要遵循和恪守清晰性、单一性、中立性、简单性、可靠性、间接性、排他性、敏感性、完整性、规范性等原则,以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对某校2011年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表明研究生在问卷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教育的顶层设计:共识、差异与问题--基于4套标准文件的内容分析
收藏 引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年 第4期34卷 29-40页
作者:钟柏昌 詹泽慧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各国虽然对于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达成诸多共识,但仍未形成统一方案。对国内外发布的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顶层设计文件进行内容分析,挖掘其共识、明确其差异,有助于为持续优化我国中小学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客教育究竟是什么——从政策文本、学术观点到狭义创客教育定义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2019年 第5期40卷 5-11页
作者:钟柏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创客运动蔚然成风,创客教育方兴未艾。整体而言,当前创客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还不够深入,存在理论根基不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究其缘由,与人们对创客教育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有较大关系。对一个新概念的厘清,首先要建立在既有代表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支架理论视野下的局部探究教学模式及其类型——以信息技术课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 第1期 106-109页
作者:钟柏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新课程不主张"倾其所有"的灌输式教学,但是也不能走向极端,陷入"被探究"的尴尬。有效的课堂探究式教学,一方面要鼓励高阶探究,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指向核心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提倡局部探究,提供可供学生利用的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的五条逻辑主线
收藏 引用
《人民教育》2024年 第24期 12-16页
作者:钟柏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广东广州510631 
深度学习算法和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构建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实现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系统培养,本文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的五条逻辑主线:一是“工具智能化”,使用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讨论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2016年 第4期37卷 5-10,61页
作者:李艺 钟柏昌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97 
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核心素养体系应有方法论的自觉,从学科本质的追问开始是合理的选择,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基于对核心素养和计算思维内涵的理解,可以将核心素养刻画为由学科思维层、问题解决层和双基层构成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核心理论研究——论发明创造型教学模式
收藏 引用
《电化教育研究》2018年 第4期39卷 66-72页
作者:闫妮 钟柏昌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江苏苏州21502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现阶段机器人教学大多侧重模拟或模仿,主要指向机器人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导致机器人作品雷同、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现象非常普遍。要实现机器人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核心价值,必然要走向创造这一阶段。由此,发明创造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Flash动作补间动画的三种典型教学设计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 第2期 39-41页
作者:朱京京 钟柏昌山东青岛市南区江路小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动作补间动画是学生在对关键帧、图层、元件、矢量图形及时间轴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上机操作和创意设计的技巧,体验制作动画的乐趣,还要比较和理解动作补间动画、逐帧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