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钟 东"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黄冈水泥总厂烧成窑尾技改及特点
收藏 引用
《水泥工程》1998年 第6期 7-9页
作者:郑启权 季尚行 周振 戚智民 克辉 卢建新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210029 湖北黄冈水泥总厂436406 
在分析湖北省黄冈水泥总厂75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尾预热预分解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分解炉、预热器、燃煤喂煤、生料入窑、篦冷机、增湿塔等系统的技术改造,使窑系统熟料产量由原来的560t/d提高到800t/d左右,最高达818t/...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pSUPER-IL-11-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收藏 引用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 第11期41卷 1269-1273页
作者:王伟 陈雪 兆铭 储红映 胡泽 程瑞 孙传政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头颈外科云南昆明650118 
目的:构建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 SUPER-IL-11-shRNA,检测其对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细胞株sw579 IL-11基因的沉默效应。方法:根据Genebank中IL-11 c DNA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两端有酶切位点的特异编码IL-11shR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Cr(Ⅵ)吸附条件研究
收藏 引用
《广州化工》2016年 第24期44卷 42-44页
作者:郑锐 陈志超 黄基满 罗集丰 小寅 朱思敏 黄思彤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 
为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去除废水中Cr(Ⅵ)方面的应用潜力,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尝试对该菌吸附Cr(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吸附Cr(Ⅵ)的最佳条件为:吸附pH:5.0、吸附时间:72 h、初始Cr(Ⅵ)浓度:30 mg/L...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架空地线预绞丝端口断裂机理的试验分析
收藏 引用
《广电力》2021年 第7期34卷 96-101页
作者:枚汕 彭瑞 郭德明 陈冠豪 杨睿 刘刚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523000 
预绞丝端口可能会因工频短路电流流经架空地线时发生断股甚至断线,从而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探究架空地线预绞丝端口的断裂机理。分析一起发生在预绞丝端口的架空地线断线事故,提取事故样品特征并对断线机理进行初步推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缅怀吴冠中
收藏 引用
《装饰》2010年 第8期 43-43页
作者:李当岐 袁运甫 陈汉民 朱亮 刘巨德 蜀珩 杜大恺 何洁 杭间 卢新华 张夫也 包林 陈辉 张歌明 马泉 李木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我们敬仰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不禁让人扼腕悲痛——中国美术界失去了一位独立风骨的大家,我们学院又失去了一位德高艺精的前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濒危动物名录》信息图表设计
收藏 引用
《湖南包装》2019年 第1期34卷 155-155页
作者:屈云 毛寒 一男 黄露 曾斯琪 谭亚妮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将濒危动物的成因、生存环境、现存数量、相对的保护措施等一系列内容,制作成科普性质相对较强的图表类型,通过高度概括的图形直观展现。除了这些图形化的表现,我们还采用了数据图标的表现方法,通过把濒危动物现存的数量和历往的数据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700t/d预分解窑技改达标的研究和实践
收藏 引用
《新世纪水泥导报》1999年 第1期5卷 14-18页
作者:季尚行 郑启权 周震 戚智民 陆红梅 克辉 卢建新 洪国清 金彩珍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210029 湖北黄冈水泥厂436406 
在仔细分析和研究黄冈水泥总厂700t/d预分解窑烧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技改达标措施,并对技改效果进行了评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文题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学习》2003年 第5期 42-42页
作者:周红 德艳 王立湖南师大附中 湖北宜昌三峡高中 山东滨州北镇中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轴数控机床几何误差辨识与补偿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年 第1期54卷 45-45,47页
作者:许琪 造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佛山528137 
多轴数控机床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使加工轮廓向理论轮廓逼近,就必须控制误差,因此需要识别和补偿数控机床的几何误差。在研究目前的多轴数控机床技术后,通过10线法、球杆仪等成熟技术展开了对多轴数控机床的几何误差辨识工作,并结合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束同步混合注入装置的研制、调试与初步应用
收藏 引用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2年 第4期12卷 238-244,251页
作者:刘明哲 邢大中 卢大伦 高玉 马腾才 张国炳 龙振湖 史维 宫泽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三束同步混合注入装置,给出离子束源、原子束源和电子束源的设计和调试结果,还给出三束动态混合调试结果及初步开展的动态混合离子注入工艺开发与应用情况。三束同步处理和电子束的活化作用是该装置的主要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