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钱乃荣"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响档“沈薛调”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0年 第1期 41-43页
作者:钱乃荣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 
沈俭安、薛筱卿搭档的“沈薛调”,珠联璧合,唱响在评弹艺术转向繁荣的关键时代——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们的演出风靡当时沪上书坛,成为一组大响档,不少经典唱段为后辈传唱仿效。无论是流派唱腔还是伴奏音乐,他们都对评弹弹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沪剧缀起传统与时代之链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4年 第4期 12-14页
作者:钱乃荣 
沪剧是伴随上海都市化进程而生长、成熟、繁荣起来的唯一的本地剧种。上海开埠前,它只是一种乡村田头的山歌;上海开埠后,沪剧开始了一段海纳百川、中西融合的辉煌历程,从创始到成熟,最终成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一张文化艺术名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沪剧与海派文化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学》2005年 第10期 80-87页
作者:钱乃荣 
沪剧是上海开埠以后随着上海都市化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名剧种。在此以前,只是一种乡村田头山歌。流行川沙、南汇一带的称东乡调,流行松江、青浦等地的称西乡调。沪剧的前身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上海城区,民国初年称花鼓戏,后来称本地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沪语文艺:消费海派?
收藏 引用
《新民周刊》2013年 第26期 70-73页
作者:王悦阳 赵化南 钱乃荣 王琪森 沈善增 杨剑龙 张生上海剧本创作中心 上海大学 上海电台 上海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中文系 
现在的沪语文艺作品创作,普遍的是抓住皮相,缺少历史的对应和人文的关照。不过,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值得为它叫好。我们期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教育家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以上海方言为载体的各类原创文艺作品煞是热闹,比如沪语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