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矩阵求逆是一种常见的计算密集型信号处理算法,广泛应用于声纳探测、雷达等高实时性要求的数字信号处理领域。随着多核芯片技术的成熟,其强大运算能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矩阵求解途径。论文在基于No C的异构多核可重构系统上,映射了一种高斯消去法与上下三角矩阵分解(LU分解)法相结合的矩阵求逆方法。通过权衡系统并行度,核内存储空间和系统处理速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并行算法分解、组合和任务分配,实现了64维以下任意维的复数矩阵求逆。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片上网络的并行通信能力,挖掘网络带宽利用率,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双端口片上网络。该网络中每个路由节点提供两个本地端口,每个资源节点采用对角线的方式接入到网络中两个路由节点上,并针对这种接入结构提出一种目的节点切换方法用于提高网络的并行通信能力。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新路由结构的性能,将双端口路由节点引入Torus结构,构造了基于Torus的双端口网络的模型,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orus结构的对角线双端口NoC在单目事物实验中较单端口网络平均吞吐量和平均包延迟最大改善了83.3%和55.9%,在双目事物实验中较同一维序双端口网络平均吞吐量和平均包延迟最大改善了91.1%和54.3%。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