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银卓玛"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藏传佛教中汉乐遗存研究述要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23年 第1期 20-27页
作者:银卓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所 
通过对藏传佛教中汉传佛教音乐遗存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分类与研读,对现有成果进行分析,概述重要学者和文献以及不同视角、观点及方法等,可有助于较全面地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基本学术理念和研究现状。对藏传佛教音乐中汉传佛教音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得尔”的传承与当代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 第5期 52-56页
作者:银卓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坐落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寺院。寺院现存一种似汉地笙管乐的器乐合奏,其音乐风格庄重、典雅。“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展现——西藏爱乐乐团首次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展演侧记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0年 第9期 12-14页
作者:银卓玛中央音乐学院 
西藏爱乐乐团于2010年4月首次登上祖国首都的艺术舞台,参加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中国音乐家协会等部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大型展演活动。对于地处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专业基础薄弱和人才短缺的条件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族“拉伊”特色唱法“昂合”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 第2期 67-73,115页
作者:银卓玛中央音乐学院 
安多藏族的"拉伊"(情歌)与藏民族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由于特殊的生成环境及演唱场合的影响,致使"拉伊"中产生并形成了一种通过吸气控制喉部产生震动而发出各种颤音的装饰性演唱技巧"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卜楞寺“道得尔”与五台山佛乐的比较研究——以拉卜楞寺《色和》与殊像寺【万年欢】佛曲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 第1期 65-78页
作者:银卓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的藏传佛教寺院拉卜楞寺,现存有一种较为古老的佛乐"道得尔"(Doh Dar,藏语音译)和藏文工尺谱"切冈来"(藏语音译),这是寺院嘉木样活佛专属的仪仗佛乐。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实地调查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研读《杨荫浏全集》相关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20年 第1期 60-62页
作者:银卓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19年,正值杨荫浏先生诞辰1 20周年之际,作为先生工作了数十年的工作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持举办"杨荫浏先生诞辰1 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为表对先生的敬仰之情笔者研读先生经典《杨荫浏全集》(2009),就涉及民族音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呓语还是预言——《中国音乐学: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呓语》解析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 第4期 158-164页
作者:银卓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在上世纪末与本世纪之交,中国音乐学界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黄钟》于2001年第1期发表了数篇相关文章,由多位学术前沿的音乐学者撰稿。这些文稿围绕新世纪中国音乐学的发展而展开讨论,学者们提出了中肯而客观的寄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带一路”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巴基斯坦藏族后裔的跨界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9年 第1期 76-83页
作者:银卓玛 拥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者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提升研究空间,并与沿线国家建立平台,实现合作是当代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带一路"国家众多,"以小见大、以点带线"是实现沿线各国民族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族音乐与生态
收藏 引用
《大音》2020年 第1期14卷 -页
作者:银卓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 
本文是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合作课题,主要围绕藏族音乐与生态而展开的考察与阐述。辽阔而高寒的藏地自然生态孕育了藏族人千百年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孕育了万物有灵的神灵信仰。藏族音乐由此孕育而成。本文在浩瀚的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
收藏 引用
《西藏艺术研究》2021年 第3期 34-44页
作者:银卓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道得尔"作为拉卜楞寺历世嘉木样的仪仗佛乐,其发展历史一定与历世嘉木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道得尔"的传入、兴衰及发展都离不开历世嘉木样的关怀和扶持。本文围绕历世嘉木样的生平及对"道得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