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银强"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LSM20新型实验磨粉机的研制与应用
收藏 引用
《面粉通讯》2008年 第3期 24-26页
作者:原富林 何常 聂运开封市茂盛机械有限公司475200 
对国内自主研制的一种中型实验磨粉机的研究开发背景、设计、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介绍其使用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冷弯成型局部大变形测试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收藏 引用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 第2期14卷 56-59页
作者:倪正 吴振 张曙红山东交通学院数理系山东济南25002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冷弯成型变形复杂,事先难以预测其变形效果。根据冷弯成型的特点和变形规律设计出基于万能实验机上的局部大变形测试装置,并应用此装置对冷弯成型过程进行回弹分析,为冷弯成型理论分析和使用ANSYS/LS-DYNA对冷弯成型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菌渣堆肥处理及其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
收藏 引用
《北方园艺》2020年 第6期 49-54页
作者:刘中良 高俊杰 谷端 闫伟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 
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研究了菌渣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设置不同发酵程度的菌渣(CK:0 d、T1:10 d、T2:20 d、T3:30 d、T4:40 d、T5:50 d)配制成番茄栽培基质(SCK^ST5为V菌渣∶V稻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循环窑的改造设计
收藏 引用
《石河子科技》1995年 第4期 32-33页
作者:马利 曹炳 夏东利 
虽然我们已经有十年生产建材产品的经验,有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在自治区753家砖厂中名列第二和在克拉玛依地区十三家同行居第一的企业信誉。但我们的热工设备一轮窑,仍然是60—70年代建的。为了改善生产环境,减轻劳动度,提高生产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州新电视塔结构施工控制技术
收藏 引用
《施工技术》2009年 第4期38卷 25-28页
作者:崔晓 胡玉 吴欣之 陈安民 陈刚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上海200120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 
结构施工控制是保证结构安全高效施工和最终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结合广州新电视塔工程,对建筑结构施工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指出以闭环控制方法为主进行结构施工控制,同时积极探索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施工控制系统包括预报分析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地下洞室衬砌高度渐变下简易钢模台车设计及应用
收藏 引用
《水电施工技术》2016年 第1期 53-56页
作者:赵文升 马俊海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针对地下洞室衬砌高度渐变情况下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在新疆国投科克塔斯水库导流洞工程改建段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其常规混凝土衬砌简易钢模台车进行了大胆改造、提出了采用简易钢模台车洞内分段加高支撑体系满足渐变段衬砌施工的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白菜抗干烧心病分子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2021年 第6期36卷 195-203页
作者:张红 徐莹莉 王超楠 黄志 范伟 李梅 张斌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蔬菜遗传育种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1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天津300384 
为开发青麻叶大白菜中抗干烧心病连锁紧密的分子标记,加速优质抗干烧心病品种的培育。以优良的青麻叶高代自交系材料H227和白麻叶高代自交系材料G83同步构建了200份F_(2)及100份BC_(1)F_(1)群体作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离体叶片扦插法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碳酸盐岩酸压过程中的酸液滤失研究
收藏 引用
《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 第3期18卷 109-111页
作者:李年 赵立 刘平礼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分析了酸压过程中酸液的滤失机理,从酸液体系和酸压工艺两个方面提出了各种常用的控制酸液滤失的方法; 酸液滤失对酸压设计结果影响较大,酸液滤失模型是酸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准确的计算酸液滤失的模型仍在不断的完善之中,通常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方式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公路》2021年 第2期 50-54页
作者:倪小军 白秀 乔建 张涛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早期修建的大多高速公路,不能满足现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扩建。本文结合国内外高速公路改扩建情况,从占地、技术可行性、保通、造价、通行能力及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比选,拟出各自优缺点,提出了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原公路隧道运营空气环境CO浓度控制标准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公路》2016年 第4期 77-80,109页
作者:何佳 王明年 周仁 田尚志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调研了一氧化碳(CO)对人体毒性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了四川省境内部分公路隧道车辆按设计时速通过所需要的时间分布规律,并取人体内COHb浓度达到2%为危险限值,基于CFK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海拔高度下不同车辆通过保证率的CO浓度控制标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