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闵天怡"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思想理念·创意·形式表达——关于建筑创作内在机制的一点思考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2年 第S2期 189-194页
作者:金坤 闵天怡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杭州310027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06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通过概念比较及实例分析,认为从内在机制的层面,与项目相适宜的思想理念和创意、恰当的形式表达、三者的协调一致是建筑创作成功的必然要素。提出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评判建筑和指导自己的设计过程。并理性地看待西方建筑及其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窟:网师园历史时空中的观与照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24年 第5期40卷 6-12页
作者:张彤 闵天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南京210096 国际建协教育委员会 国际建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筑教育评估委员会 
园林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和艺术集成。以网师园为历史基底和空间载体,实验性设计作品“云窟”以“冰裂纹”几何图形的三维数字生成及对山石云起之形态的空间再现,用轻质透明材料构筑了一处文化装置。意于网师园历史文化时空图景中,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7年 第2期 97-104页
作者:闵天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在对气候与建筑进行关联性思考的基础上,本文系统论述了生物气候主义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建立在气候分析与热舒适理论之上、以被动式气候调控策略为主导的生物气候学方法模型,并比对分析中国南京和美国洛杉矶所在的两个气候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被动式气候控制区设计——以考夫曼沙漠别墅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8年 第7期 116-117页
作者:闵天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文章通过将生物气候焓湿图中的被动式气候控制区与建筑设计进行关联性思考,在区域性气候评价的基础上,借助于考夫曼沙漠别墅这一经典案例的气候分析,确立了气流效应、热质量效应与夜间通风以及控制太阳辐射等气候调控策略的应用价值与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物气候建筑叙事
收藏 引用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年 第6期32卷 51-57页
作者:闵天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通过对能量、气候、建筑的思考,首先定义了气候环境系统下的能量系统、建筑开启系统与人体反应系统,继而借助于建立在气候分析与热舒适理论之上的、以被动式气候调控策略为主导的生物气候学方法模型,从能量的流动维度,探索生物气候语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形式语言的初探——解读卡登那佐住宅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07年 第4期 119-122页
作者:闵天怡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06 
通过对马里奥·博塔早期作品卡登那佐住宅的分析,对建筑的形式语言作了一次初探,希望借助于分析现有的作品来洞悉形式生成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空间形态中空间单元与组织结构的作用及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地区乡土民居“开启”要素的气候适应性浅析
收藏 引用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 第2期30卷 25-35页
作者:闵天怡 张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文章以建筑"开启"(opening)要素为切入点,以苏州地区原生的乡土民居为依托,对乡土民居中的"开启"要素在长期适应气候与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应变模式,及其调节微气候环境的被动式策略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并借助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生态、空间的延续和整合——南京下关老城概念性城市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06年 第12期24卷 69-77页
作者:孟凡浩 闵天怡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210093 
下关老城概念性城市设计基于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分析,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从文化、生态、空间等角度提出设计概念,通过高度、密度、界面、视廊的控制来实现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进而推动下关老城的更新进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方与人文的传承——金华市体育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10年 第5期 80-83页
作者:金坤 闵天怡 唐葆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58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06 
区域文化是建筑个性和生命力的源泉,建筑创作要体现地方与人文的传承,实现建筑与人文、环境、科技的和谐共生。着重从规划、造型、功能节能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以上设计理念在金华市体育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体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