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陇菲"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歌曲的历史定位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08年 第11期 28-30页
作者:陇菲 
艺术歌曲,是一个历史范畴。要给它定位,首先必须确立乐史分期总体框架。本文采用以音乐社会功能为指标、以乐师社会地位为参照之巫乐、礼乐、宴乐、艺乐四大分期的总体框架(陇菲《人民音乐》2007年第2期“当代观乐”)。以此总体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丹青知音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 176-186页
作者:陇菲 
以《西藏组画》闻名于世的著名美术家陈丹青,还以其清新别致尖锐犀利的文字涉及社会、政治、文学、艺术诸多领域。其《陈丹青音乐笔记》、《外国音乐在外国》,一经刊布,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唯独音乐学界迄今没有专文评说。本文试图从音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心对映论争鸣”专题笔会印象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08年 第7期 62-63页
作者:陇菲南昌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5月18至20日,四川汶川地震的余威还在肆虐,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美学学会发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联合主办的"音心对映论争鸣"专题笔会在兰州如期举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关“回授”说的文献资料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2年 第2期 25-34页
作者:陇菲不详 
“回授”,是笔者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新说,现在已成为学界通识。但其来源、本意,以及运作机制、相互态势,都还需要进一步回溯研究。本文特此检索爬梳相关文献资料,以明学术脉络,以利同仁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铎铃与碰铃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年 第2期 18-36,I0002页
作者:陇菲不详 
本文以文献、图像、考古、民俗资料为据,论说中国“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之以击奏乐器杂于弦乐演奏其中的久远传统及其在古代河西、龟兹、西域乐舞中的保守、传承,考证研究鸣球、陶铃、铜铃、銮铃、牛吼、木哨、击缶、击瓯、水盏、碗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释“和”说“乐”(外一章:形似而不是)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年 第2期 1-6页
作者:陇菲河北廊坊065201 
行、和、适、活,皆有行运、去往、彳亍通达、周行不殆之义。流转行运之和,疾速去往之适,乃先王定乐根本。乐道之"行和",乃天地一行之大道同运。乐之所象乃"生",礼之所象乃"存"。乐之根性是生生不息的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殷商·清商·楚商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年 第1期 78-81页
作者:陇菲不详 
商者,原为商人之磬。“商音”,乃五帝之遗声,是赫赫有名的商人之音。此《礼记·乐记》所谓“爱者宜歌”“肆直而慈爱”的“商声”,在《史记·乐书》里,被诬为“亡国之声”“靡靡之音”。战国时期“乐戒商音”,是因律学原因而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与“不当”、“胜”与“不胜”以及“公是”与“移是”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6年 第1期 59-61页
作者:陇菲嘉峪关酒泉钢铁公司中学 
争鸣除了"真理与谬误"的二元对立之外,还有"真理与真理"(不同的真理)、"谬误与谬误"(不同的谬误)或者"糊涂与糊涂"(不同的糊涂)等等不同的形式。"真理与谬误"的争鸣,往往也并不是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说后象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年 第1期 8-11,I0004页
作者:陇菲不详 
真正的乐象,乃是音乐欣赏者通过记忆把握的后象。这是音乐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视觉之后象(after image),是断续的刺激引起的连续感觉,是意识在记忆中的建构。最鲜明的视觉后象,也只能持续几十秒钟。绘画、雕塑、建筑,可以共时呈现完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关“文明交流中势能差异”的问题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年 第4期 13-16页
作者:陇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