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升泽"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升力式飞行器改进离散滑模控制研究
收藏 引用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24年 第2期41卷 233-243页
作者:陈升泽 张旋 袁建平 郑子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北京100076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中国西安710072 
升力式飞行器具有飞行空域宽、速度变化范围大、机动性强等特点,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升力式飞行器模型大不确定及外界干扰强带来的控制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改进离散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俯仰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反演设计的超空泡航行体滑模控制
收藏 引用
《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年 第4期32卷 18-22页
作者:宋佳 陈升泽 李惠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191 
超空泡航行体是一个具有非线性滑行力、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多变量系统。文中以Dzielski提出的航行体模型作为基础,分析了超空泡航行体在运动中,由于空泡形态、尾部湍流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力。利用反演法设计了超空泡航行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具有不确定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自适应反演控制
收藏 引用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6年 第1期 73-76页
作者:张旋 陈升泽 周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76 
针对飞行器存在气动参数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外界强干扰的问题,研究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控系统设计问题。首先建立考虑干扰的动力学模型,其次给出一种自适应反演控制律的推导过程,该控制律基于反演思想,并在每一步计算中利用自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反演设计的变质心飞行器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收藏 引用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8年 第4期 65-69页
作者:陈升泽 张旋 解春雷 郑小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76 
采用反演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针对变质心飞行器的滑模变结构姿态控制器。利用Newton-Euler矢量力学对飞行器建立了俯仰、偏航通道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取反演设计方法,引入虚拟控制量,设计了一种新型滑模变结构指数趋近,解决了开关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动态逆的飞行器非线性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5年 第2期 12-14页
作者:张旋 陈升泽 郝颖 王宇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76 
将动态逆理论应用于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中,设计非线性鲁棒控制器。首先进行动力学建模,然后基于动态逆理论设计非线性鲁棒控制器并给出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设计方法比较,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动态品质和较强的鲁棒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估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年 第2期40卷 215-218页
作者:杨阳 蔡正谊 陈升泽 赵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76 
以视线角速率的解耦算法为基础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解决了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无法测量,求导提取误差较大的问题,同时有效减少了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线性化误差对系统的影响。将估计得到的视线角速率与比例导引律相结合应用于末制导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腔位置及结构对脉冲压力振荡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固体火箭技术》2015年 第6期38卷 811-817页
作者:苏万兴 王宁飞 李要建 陈升泽 李军伟 孙兵兵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76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081 
为了获得不同空腔位置及结构对脉冲压力振荡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软件并结合UDF(用户自定义函数),对4种不同空腔模型的发动机开展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燃烧室内的流场结构与脉冲压力振荡特性,为发动机装药结构设计及不稳定燃烧抑制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未来导弹战形态及创新设计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8年 第1期 1-6页
作者:刘敏华 俞启东 陈升泽 郑小鹏 解春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100076 
随着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尤其是导弹战的形态正在不断发生演变。分析了战争形态的演变与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对导弹战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针对未来导弹战的形态提出5个方面的趋势。最后围绕作战概念创新、把握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要素交叉的地地导弹战法体系生成研究
收藏 引用
《战术导弹技术》2017年 第1期 62-66页
作者:俞启东 蔡昱 陈升泽 郑小鹏 苏万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76 
针对一类装备面向一定作战场景或某一作战区域的战法体系生成方法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维、二维、三维及多维战法概念,基于独特的要素交叉方法,设计了从范畴界定、要素梳理、一维战法直接生成、二维战法交叉生成、三维战法融合生成、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