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历明"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律诗尾韵声调“仄→平”模式的音乐化之途
收藏 引用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6期 131-143页
作者:陈历明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省人文社科基地-中外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福建泉州362021 
严谨的五、七言格律体在其奇数行尾韵声调都是仄声,倒数第二行的末尾字基本不押韵,而偶数行尾韵声调则基本都是平声,不是“仄仄平”就是“仄平平”,由此形成“仄→平”模式。这一模式的生成理据何在?千百年来无人就此提问,亦无从回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化:徐志摩的诗歌美学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 第6期38卷 56-68页
作者:陈历明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省泉州市362021 华侨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福建省泉州市362021 
五四以来的白话新诗一直多受诟病,除了因语言的俗白透明而缺乏意境深度外,很重要的不足就是音乐性问题,与古典诗歌相比则更为彰显。但徐志摩却是一个例外,他通过阅读、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将中外诗歌的音乐化(主要包括音节、音韵、律动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与翻译——以徐志摩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 第5期37卷 118-131页
作者:陈历明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侨大学翻译研究中心 
自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1959年)一文发表以来,海内外学界就不乏对影响研究(有意)无意的误读或误释。就中国现代诗歌而言,避谈影响及其转化便无法厘清其逻辑生成机制。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徐志摩的诗歌写作与翻译的内在联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切艺术都以趋近音乐为旨归”的源与流——《中国音乐文学史》的一处引文考
收藏 引用
《外国语文》2011年 第6期27卷 43-47页
作者:陈历明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重庆400031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瓦尔特·佩特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艺术的自为性,认为艺术乃无关现实的形式之纯美,艺术的这种"审美批评"就是评价每件艺术作品在此意义上趋近音乐规则的程度如何,所谓"一切艺术都以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椽毫译配两千曲 乐海泛舟五十年——评薛范的歌曲翻译理论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0年 第10期 70-74页
作者:陈历明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歌曲翻译一直是一个少人涉足亦少人关注的领域,因为这一跨学科的实践要求颇高,不仅要精通文学、多种语言,更要有很高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在实践方面能有所成就已难得,如果在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则更是凤毛麟角——薛范先生就是这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审新诗的音乐性
收藏 引用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3期 137-160页
作者:陈历明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外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 
新诗之不足,除语言过于松散,意象过于显豁外,另一主因就在于缺乏音乐性等艺术底蕴。新诗伊始,“诗体大解放”就决意疏离并摒弃传统,重拆解而轻建设,普遍疏于对中国古典诗歌音乐性的纵向继承,更对西方音乐诗学横向移植、译介与转化不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歌曲翻译理论:一种交叉学科研究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21年 第6期 82-87页
作者:陈历明 马双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外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在音乐领域,相比古典音乐(以交响乐为代表)一直被理所当然地奉为高雅文化而备受尊崇,成为身份政治的象征与学术研究的正宗;流行音乐(以通俗歌曲为代表)则一直被视为低俗文化而难登艺术的大雅之堂,被严肃的学术研究拒之门外。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徐志摩诗歌创作与翻译的互动生成
收藏 引用
《外国语》2018年 第3期41卷 86-98页
作者:陈历明 马双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徐志摩通过自己多元化的创作与翻译,尝试并创造性地转化了众多西方诗体,在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中找到了良好的平衡和契合点,极大丰富了现代(白话)新诗的文体形式,也较好地避免了新诗伊始广为诟病的非诗化之弊端,促成了其音乐美学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庞德的音乐诗学探颐
收藏 引用
《外语研究》2021年 第5期38卷 97-105,112页
作者:陈历明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庞德始终关注并强调诗歌与音乐的相互关系,并依此构建了独特的音乐诗学。为了反抗表征为五步抑扬格的“节拍器序列”的僵化传统诗律,他依据情感的“音乐序列”提出了“绝对节奏”,以期在音乐节奏的“固定元素和可变元素”中求得平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Pun与汉语“双关”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收藏 引用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 第6期17卷 129-131页
作者:陈历明株洲工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双关是活跃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辞格,古今中外遣用这种指桑说槐的修辞的不乏其例,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但由于英汉语言中音义的巨大反差,相互转译的可译度便大打折扣。对这一修辞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在译入语中再现原语的艺术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