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孝英"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开陕西小品艺术风气之先——评赵安的小品创作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1994年 第1期 44-46页
作者:陈孝英 
每当人们惊呼“陕西已成为中国喜剧小品之乡”的时候,我总是满怀敬意地想起支撑着该乡的七大重镇——西安话剧院、省人民艺术剧院、西铁分局、国防系统、宝鸡、西安、铜川.其中,六支队伍都在不同时期经历过兴衰起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为“幽默”正名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89年 第6期 104-106页
作者:陈孝英 
为了对幽默的概念进行科学的规范,我以为在文艺研究中首先需要划清几个界限: 一是要将作为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所具有的一种审美感受能力的“幽默”,和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即美的形态)的“幽默”区别开来; 二是要将“生活领域中的幽默”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散文创作个性化的“试纸”--读阿莹《俄罗斯日记》的札记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5年 第2期 148-151页
作者:陈孝英中国喜剧协会会长 
他总是给我们带来阅读和观赏的特殊快霞,他总是为我们创造艺术的特殊震撼,人们总在期待,下一次他将会用什么给这个世界带来别样的惊喜。即便是这本十年后再版的,不足十万字的,版权页上定眭为“游记”的远非卷帙浩繁的作品,也不例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剧小品与电视文化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8年 第3期 84-90页
作者:张渝生 陈孝英南昌大学中文系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本文从喜剧小品与中国电视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对喜剧小品这一尚处于发展和活跃阶段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近距离的艺术审视,深入分析了喜剧小品的本质属性与其迅速变化而又不断丰富的艺术风格,揭示了它与电视文化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徘徊于十字路口的“电视晚会喜剧小品”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1995年 第10期 6-9页
作者:陈孝英 
一、短暂辉煌小品史 八十年代,是原先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品”大模大样地登上中国的艺术殿堂,舒展身姿,写下第一页独立历史的年代。 早在六十年代之初,当时还相当年轻的两位导演王扶林、俞玮就试图将戏剧院校用于教学和考核的“小品”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剧小品20年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04年 第3期 32-33页
作者:陈孝英华百年文化传播公司 
20世纪后半期中国艺坛出现了一个世界艺术史上少有的奇观,这就是“喜剧小品”的脱颖而出和持续走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剧美学依然年轻——喜剧美学30年散想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09年 第1期 22-24页
作者:陈孝英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为中国人带来了民族复兴的春天。十分幸运的是,喜剧美学工作者学术、艺术的春天和我们民族复兴的春天重合了;喜剧美学学科化、实践化、产业化的30年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30年重合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剧小品“三字诀”——试论“喜剧小品”的界定标准
收藏 引用
《剧本》1990年 第8期 47-50页
作者:陈孝英 
1风靡全国的喜剧小品热已经延续了好几年,至今尚未见有退热的迹象。在洪水般涌来的这股热潮面前,理论显然缺乏准备:要么视而不见,退避三舍;要么手忙脚乱,从几千年前的武库中匆忙搬出某些陈旧的条文来抵挡一阵;要么用一些大而无当的万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视晚会学”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1996年 第1期 62-65页
作者:陈孝英 
一、“电视晚会”万众瞩目 “晚会”,作为一种“晚上举行的以文娱节目为主的集会”,由来已久。而“电视晚会”在中国大陆的兴起,则是近二十年的事情。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从198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更是把电视晚会推向万众瞩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西方喜剧艺术的区别及其发展历程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1992年 第6期 108-114页
作者:陈孝英 魏久尧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陕西延安大学 
喜剧艺术作为社会心理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是在民族历史文化的范围之内,按照民族的特殊心理、民族文化的特殊规律存在和发展的。于是喜剧便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表现出个性各异的美的规律。因此要概略地考察世界喜剧艺术,就必须首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