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建宪"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话语狂欢背后的生灵叹息——从晓苏《苦笑记》看民间性幽默艺术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3期41卷 106-112页
作者: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民间性幽默常被人们贴上“黄色”、“猥亵”的标签 ,本文以晓苏新作《苦笑记》中 90多个民间性幽默为例 ,对这种长期被主流话语压制和妖魔化的特殊民间文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民间性幽默大致可分讽刺、教育、娱乐三大类。其功能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创新与母题重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功能整合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 第4期 8-14页
作者: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不是经济包袱而是珍贵资源。对这种资源首先要抢救和保护,并通过文化创新来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通过功能转化,整合入现代文化体系中,发挥新的功能,才可能真正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化形式是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生态民歌保护实践模式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 第4期22卷 75-79页
作者:兰晓薇 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原生态民歌特别强调民歌与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近五十年来中国原生态民歌经历了衰微与复苏的命运,在全国各界人士都非常关注如何保护抢救原生态民歌的背景下,笔者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以湖北长阳土家族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实践模式为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07年 第1期 140-143,27页
作者: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传承链的断裂而导致功能丧失,正迅速消亡,急需抢救和保护。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即使旧文化体系发生解体,其文化基因仍能够被重新组合入新的文化系统中,发挥新的功能。我们必须以"文化自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湖北薅草锣鼓的分布与特点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7期37卷 19-23,57页
作者: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薅草锣鼓是湖北全境都流行的民间文学样式,是长江中游联曲体民歌的代表。依据近三十年来湖北各地编印的《民间歌谣集成》,结合田野考察和文献追溯,可以发现,薅草锣鼓是湖北省一种有代表性的民间文艺形式,可将其分为荆楚、秦楚、巴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中国动画的民间文学传统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1期26卷 22-24页
作者:张静 陈建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内容上,以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通俗文学、儿童文学为对象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动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民间文学与动画在表现内容、功能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面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