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忠康"
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对传统的再认识——陈忠康访谈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6年 第8期 86-93页
作者:龚一心 陈忠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时间:2016年3月5日地点:北京望京大通堂2016年2月24日,"陈忠康书法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陈忠康移居京城十年来的首次个展,观者络绎不绝,佳评如潮。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夜晚,我们登门拜访。在雅致宽敞的寓所,陈忠康娓娓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忠康作品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0年 第16期 145-145页
作者:陈忠康中国书法家协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通堂随想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2年 第1期 -页
作者:陈忠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关于『书法』,日本人把它叫『书道』,这是在唱高调,是把书法拔高了,变成了一种道,有点煽情.中国人觉得书法是小道,不值得唱高调,就叫『书』、『书艺』或『书法』.我更喜欢平实的叫法,就是『写字』(在温州土话里也叫『写字眼』).一般情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3年 第9期 182-183页
作者:陈忠康 孙学峰不详 
邱振中:书法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生活的结构,知识与才能结构?书法这个领域长久以来回避艺术史,书法史观应进行反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于章草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15期 125-126页
作者:陈忠康 
明之天份聪慧,少时对文艺就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更有临池之癖。我一直以为,同是喜欢,各人的程度其实大不相同。只有那种沦肌浃髓的喜欢,才能变成一种愉悦而绵绵不绝的动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古人对话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6年 第8期 84-85页
作者:陈忠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书法虽为一技,然包蕴自然人生之理。艺术化人生与人生艺术化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命题。传统中很多附着于书法的功能已逐渐被这个时代所疏离,我试图以自己的实践去体验这些价值。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坚定而刻苦的学古派,私意钦慕于如米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寒食帖》临写指要
收藏 引用
《书法教育》2019年 第1期 88-93页
作者:陈忠康中国艺术研究院 
《寒食帖》简介《寒食帖》,行书,苏轼撰诗并书写,横三四点二厘米,纵一八点九厘米。全文凡十七行,一百二十九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时所作的二首五言诗,内容表现了苏轼生活环境的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里的时光印记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16年 第3期 124-129页
作者:陈忠康 
日本人把书法叫作"书道",这是在唱高调,是把书法拔高了,变成了一种道,有点煽情。中国人觉得书法是小道,不值得唱高调,就叫"书"、"书艺"或"书法"。我更喜欢平实的叫法,就是"写字",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风弥漫的侠士--我看况尉书法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0年 第11期 24-25,F0002页
作者:陈忠康不详 
况尉兄为人性格豪爽豁达,心胸开阔,对人真诚,与人友善,所以兄在书法界有很好的人缘。他的为人与为艺是和而不同的,为人友善如他的书法,而他的书法却从不随波逐流。他有自己的艺术主张,以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着他的艺术观念。他虽不极力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习书法不能以参加全国展为目标
收藏 引用
《中国钢笔书法》2014年 第2期 4-5页
作者:陈忠康 
往往艺术类教学,尤其是书法教学,它可能更多的是依附于文化,依附于人自然生长的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关于学习书法,不要以参加全国展作为学习书法的目标,同时,要深入古人,不要学二手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