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期凡"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江湖·故园·书斋——钢雕塑与倪瓒形象的更新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3年 第1期 23-26页
作者:陈期凡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日常生活中的钢不善言谈,但他的雕塑作品却总是带着一种诉说感。无论是拈花轻嗅的少女,还是极目远望的哲人,看似遗世独立,但细细品味,又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淡然的温情。他的“倪瓒”系列,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其本人对传统的理解。他诠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与“掌故”--评钢雕塑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1年 第6期 128-129页
作者:陈期凡中国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钢是个传统的人,也做着传统的雕塑。但他的“传统”中,不仅仅有对雕塑语言的认知,还拥有着某些“诗”和“掌故”的趣味。在古典文化中,诗重抒情,掌故重叙事,二者都有虚构的成分,看似是对世界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却共同构建了叙述者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的智能——“空中楼阁:艺术^+与3D打印^+”展览展评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10期 20-31页
作者:陈期凡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艺术视野也日新月异的时代,艺术与科技如何对话.艺术的探索者和艺术展览的策划者又如何敏锐地介入这场对话?这必然会成为当下艺术圈关注的有趣问题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象的虚化与叙述——“非形象——叙事的运动”展评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12期 30-39页
作者:陈期凡天津美术学院 
在以往,人们谈论艺术,总以视觉形象作为一个基础,从而对主题思想进行理解。本我们关注的"非形象——叙事的运动"展却与之相反,它对传统艺术的叙事模式进行了解构,以更为前卫的方式对想象的空间进行了拓展,扩大了艺术的边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静女的诗书画——《张充和诗书画选》中的诗书画与女性艺术史的书写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21年 第1期 67-72页
作者:陈期凡中国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作为文人画家的张充和,是传统文化中的"士",也被誉为"最后的闺秀"。她擅长书法、昆曲,诗画功力亦不俗。白谦慎《张充和诗书画选》一书,介绍张充和的诗书画艺术,也凸显了女性艺术家在闺秀和文人双重身份之下,如何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看的结构——“九宫格——精确的视觉化”展览展评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2期 48-57页
作者:陈期凡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每一次艺术展都会组合不同的艺术品,即便是观众观看过的作品,当它们被置于新的展览矩阵时,也会产生新的互文关系,从而使观众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它们。这次在上海明圆美术馆举办的"九宫格"则制造了一个新的矩阵,容纳跨越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应概作女郎看--“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展评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1年 第2期 37-44页
作者:陈期凡中国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在艺术史中,女性的形象多是美丽却狭隘的,她们被欣赏、被观看,却很少被理解。女性的画作多被视为消遣的娱乐,在艺术理念上有所局限。这本身也是我们看待传统女性的一种偏见。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末清初女画家黄媛介的书画艺术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4年 第3期 36-40页
作者:陈期凡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明清之际,江南多产闺阁才女。其人能诗能画,多为士人所欣赏。晚明汪珂玉(1587-?)在《珊瑚网》中曾对明末最知名的闺阁两家及其所擅门类、具体画风做过归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春之歌——“世纪青春——2015中俄青年美术作品联展”展评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9期 58-61页
作者:陈期凡天津美术学院 
在新中国的美术史上,俄罗斯艺术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在今天,两国青年的艺术交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在新时代的文艺浪潮中具备了更多的青春朝气与人文精神。本我们关注了"世纪青春——2015中俄青年美术作品联展",其举办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放者的书斋——明初画家徐贲与《蜀山图》
收藏 引用
《国画家》2021年 第5期 53-56页
作者:陈期凡中国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元末是文人山水画兴盛的时代,学者何惠鉴将元人描绘山林隐逸、草堂雅集的山水总结为"书斋山水",因书斋"不但是通常作画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作为文人画家的生活中心及其内在世界的反映",所以"在元代往往成为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