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桂彬"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飞机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 第3期22卷 342-346页
作者:方力 陈桂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极点配置”思想,考虑低速稳定性的工程性控制律初值设置方法;在优化过程中,除考虑阵风响应等约束外,还考虑了鲁棒性问题.以某型飞机的动力相似模型为实例进行计算.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动伺服弹性综合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 第3期22卷 279-283页
作者:陈桂彬 邹丛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在气动伺服弹性技术综合方面开展了如下的研究:气动伺服弹性的建模;控制律的综合设计;自适应控制的可行性;主动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以及控制律的工程评估等综合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都在同一算例上实施的,实验或计算的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的工程特性
收藏 引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 第4期22卷 421-426页
作者:陈桂彬 邹丛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针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做了有关工程特性分析.主要采用计算的方法,对系统的稳定裕度、阵风响应、舵机功率需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动气动弹性机翼技术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 第2期25卷 171-175页
作者:杨超 陈桂彬 邹丛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以伺服气动弹性(或称气动伺服弹性)技术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分析近年来正在发展的、能多方面提高飞机性能的飞机设计新技术———主动气动弹性机翼(也称主动柔性机翼)技术的主要设计思想与特点、关键技术、与传统机翼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悬索桥的风致振动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 第3期22卷 284-289页
作者:邹丛青 陈桂彬 秦战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系统分析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抖振响应和涡激共振.以ScanlanRH提出的分离流三维颤抖振理论和半经验非线性涡激力假设为基础,分别用频域和时域方法,建立气动弹性模型.频域中用V-g法和统计方法求解颤抖振.时域中用根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动弹性力学的新分支──气动伺服弹性
收藏 引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 第2期21卷 22-27页
作者:邹丛青 陈桂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根据国外报道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近况,综述了气动伺服弹性分支中的动态.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诸如建模,分析与综合,控制律降阶,鲁棒稳定性,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及风洞实验均作了介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机翼/外挂颤振主动抑制的控制律研究
收藏 引用
《力学学报》1991年 第3期23卷 274-282页
作者:邹丛青 陈桂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文介绍了对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抑制控制律的研究。并用三种控制律的结果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控制律的设计是成功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文中重点介绍了两种控制律,它们都是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首先,把最优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式颤振主动抑制系统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1994年 第6期15卷 647-651页
作者:邹丛青 陈桂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系 
介绍了数字式颤振主动抑制系统的控制律综合、风洞实验及其工程特性。控制律的设计采用连续域离散化的方法。对4种不同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与实验设计的正确性。实验中控制律用微机和工业控制机联合实现;还根据工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动伺服弹性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1996年 第S1期17卷 32-36页
作者:陈桂彬 邹丛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系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近年来开展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研究的概况,同时也介绍了气动伺服弹性综合问题研究的部分情况。借助于同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实例计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主动抑制研究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1991年 第10期12卷 B454-B458页
作者:曹奇凯 陈桂彬沈阳飞机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文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一小展弦比带外侧导弹的机翼颤振模型,模型具有外侧后缘控制面。依据该模型的全部动力特性和刚度特性,以最优控制为基础,采用动态补偿器方法,设计了两阶控制律。对该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