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江海"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管道输送泥沙的实船试验及分析
收藏 引用
《泥沙研究》1990年 第3期16卷 40-47页
作者:陈江海湖北省荆江大堤加固工程总指挥部 
目前,我国固液两相流管道输送工程的设计参数,主要依靠实验室的模拟试验及理论公式计算的数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机械设备的储备量过大.设计工况与运用条件和使用范围不同,机械设备的性能及经济效果有显著差别.针对荆江大堤加固工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温下钢及组合钢节点有限元建模及基于构件的分析方法(英文)
收藏 引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 第3期32卷 253-266页
作者:陈江海南洋理工大学保护技术研究中心(PTRC)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新加坡639798 
欧洲规范EC3 Part 1-1第5章[1]允许工程师使用一些先进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来分析和设计钢结构,如线弹性、刚塑性以及二阶弹塑性整体分析。这3种极不相同的分析方法,能够用于简支、半连续以及连续节点模型中[2]。节点模型根据刚度的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冠修复体的仿生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2022年 第33期102卷 2624-2629页
作者:王震 丰景 陈江海 赵克信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信阳464000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广州510030 
目的通过仿生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提高全冠修复体的力学性能并阐明其最佳弹性模量分布。方法构建7种具有不同类型全冠修复体的下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模型,分别为氧化锆全冠(A模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B模型)、氧化锆-饰瓷全冠(C模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对长江水环境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人民长江》2015年 第12期46卷 79-83,90页
作者:陈江海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434 
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要工程之一。工程通过延伸拓浚新沟河排江通道,使江苏直武地区5 a一遇以下入太湖水改为北排长江,减少入太湖特别是入梅梁湖河道污染物输入。工程实施后新增排水将对河口处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沟河排江对长江水质影响风险分析
收藏 引用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年 第9期35卷 38-42,53页
作者:陈江海 陈翔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434 
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实施后,入江排污负荷增加,长江水质受到影响。为掌控污染风险,保护水质安全,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研究在不利条件下,排江水流对长江水质的影响。同时,长江水质不同月份的NH3-N本底浓度差异较大,导致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降水等级分异方法的低影响开发小区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削减率的评估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年 第5期12卷 1492-1499页
作者:王生愿 陈江海 陈小龙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定量评估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对雨水径流污染负荷的削减率,选取嘉兴市柳岸禾丰小区作为LID小区,与其临近且下垫面类型相似的浅水湾小区作为传统小区,同步监测小区的外排水量和TP浓度,根据降水等级分异计算2个小区同等降水情景下单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动力条件对水体自净作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年 第6期16卷 97-102页
作者:朱红伟 陈江海 王勇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434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9 
通过水槽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动力条件对水体自净作用的影响,发现水流流速是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断面及水深条件下水体自净作用的差别不是特别明显。分别采用生化需氧量-溶解氧耦合模型和化学一级反应拟合并预测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江口溢油事故对东风西沙水库取水的风险预测
收藏 引用
《人民长江》2012年 第11期43卷 78-81页
作者:桂青 史云鹏 陈江海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200434 
东风西沙水库是崇明岛的重要原水工程,为研究长江航行船舶发生溢油事故对水库取水口的影响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IKE21(SA)模块建立了长江口二维溢油风险分析模型,对东风西沙水库取水口进行风险预测。从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厦门大学嘉庚楼群主楼基坑支护设计和地下室工程的施工
收藏 引用
《福建建筑》1999年 第4期 41-43页
作者:陈江海厦门大学基建处361005 
本文介绍了厦门大学嘉庚楼群主楼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对基坑上部放坡下部设挡土短桩的受力和位移进行了计算。实施效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不仅收到良好的支效果,而且节省了工程造价,文中最后介绍了减小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挖孔桩工程技术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收藏 引用
《福建建筑》2000年 第5期 38-40页
作者:陈江海厦门大学361005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人工挖孔桩的承载机理,结合岩石的力学性状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当前桩基工程的勘测设计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进入中微风化的嵌岩灌注桩在设计扩大头和增加嵌岩深度上不宜过大,否则不仅无助于提高桩基承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