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因为模拟退火算法具有并行性,适用于并行处理,可用于求解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同时具有全局搜索能力,模拟退火算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来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考虑接触强度、弯曲强度和配齿约束条件,建立汽车行星变速器优化模型,尽量减少行星传动的体积和质量。目标函数与处罚条款是由加法惩罚策略的类型,从而改变约束优化为无约束优化。然后采用Matlab模拟退火算法工具箱对基于惩罚策略的优化模型求解。应用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启发式搜索和并行计算,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验证,其搜索效率和精度都非常高,这样保证了可靠的全局最优解。
摘要:基于锐孔液滴生成原理,设计制作了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实验装置。通过嵌入毛细管取代锐孔的精密加工,实现了锐孔孔径、锐孔深度及锐孔数量的快速灵活改变。通过完善压力系统设计,实现了装置的小型化,减少了样品使用量。进行了细胞微胶囊制备实验,获得的细胞微胶囊粒径和粒径分布对压力和管径参数的微量变化敏捷,验证了该装置适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制备实验研究,研究了微胶囊粒径、粒径分布、产率与压力、锐孔孔径、锐孔深度等因素间的变化规律。
摘要:文章从方法论、功能目标、组织方式3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了敏捷产品装配设计系统的整体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项目管理监控的系统体系结构和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企业应用集成框架,最后基于上述思想进行了系统原型开发(包括功模结构,集成实现,原型系统),并展示了相关功能模块界面。
摘要:设计了一种通过嵌入式系统与运动控制卡来驱动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系统在DOS下用BorlandC++3.1语言实现,启动后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不同的控制要求调用控制卡的运动函数库,以改变伺服电机的脉冲频率和方向信号,实现对伺服电机的运动控制。
摘要:针对如何快速地改变花形,废除纹板,减少资金和材料浪费等问题,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电子提花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低成本的电子提花控制技术方案,以代替机械提花机。以单片机ATmega128为核心,利用CAN总线传输提花数据,实现数据远距离的传输,利用ATmega16接收CAN总线上的数据,在中断信号作用下通过同步串行口把数据分发到各个组件上,信号经过功率放大,驱动电磁阀,用提针控制经纱沉浮。该系统经现场测试,可实现无差错数据传输,可靠性好,抗干扰性强,能方便地改变花形,满足织造要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摘要:通过对减速机故障形式的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值、阈值、网络结构,将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远程减速机的故障诊断的设计中,比较单一的神经网络和遗传神经网络的训练误差曲线,得出遗传神经网络在训练速度和准确性上远远高于神经网络训练模型。
摘要:及时将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发展要求。本文依托现代学徒制项目,以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载体,引入谐波减速器新技术进课程,校企深度合作、双元育人,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组成校企混编团队、开发多样教学资源、构建学习评价体系,实施持续改进的PBL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升级发展。
摘要:在分析现在电子提花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提花机控制系统策略,把CAN总线引进电子提花机控制系统中,简化了系统数据传输线路的复杂性,提高数据传输得可靠性和稳定性,改变了原有的提花机纹板数据的"锁存"—"并转串"—"串行移位输出"传输方式,利用片选芯片和"逐行并行-串行移位输出"方法实现大针数提花机控制。
摘要:及时将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发展要求。文章依托现代学徒制项目,以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载体,引入谐波减速器新技术进课程,校企深度合作、双元育人,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组成校企混编团队、开发多样教学资源、构建学习评价体系,实施持续改进的PBL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升级发展。
摘要:教育信息化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影响更大。中国想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要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尤为重要。基于目前本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特色,结合合作企业乡村振兴主题策略,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为例,针对当前工业机器人岗位职责,立足课程标准,融合技能大赛,对接工业机器人编程“1+X”证书,依托“乡村振兴”校企合作项目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内容;依靠教育部“1+X”证书考核点、教学资源库,工业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借助RobotStudio、SFB-Factory、博图仿真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工学一体”六步教学法和虚仿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实施;实现了校企融合、产教融合、师资融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融合和思政嵌入、人工智能嵌入、“1+X”嵌入的“四融合+三嵌入”教学模式,同时借助全过程全方位学习评价法巩固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有效达成提高学生的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学目标。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