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淞贤"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窑边随笔
收藏 引用
《新美术》1994年 第4期15卷 4-7页
作者:陈淞贤 
陶器从古至今始终与人类保持着最亲和的关系,其原因倒不纯粹是因为陶器与人类朝夕相处,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陶器的制作原料——泥土与人类有着天生的情感联系,玩泥乃是人类之天性。 我爱玩泥,更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唯美”走向“求真”--戴雨享的现代陶艺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20年 第3期 38-41页
作者:陈淞贤不详 
艺术走到今天,一些具有审美高度的人们.早已不满足欣赏“唯美”的写实作品。他们追求心理上的满足,而不是感官上的刺激,验证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标准。中国传统艺术在唐之前,还是造型夸张,色彩艳丽,追求视觉冲击。然而至宋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瓷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家的使命永远是“引领”
收藏 引用
《古今谈》2014年 第4期 25-27页
作者:陈淞贤浙江省文史馆 
我今天讲的主题还是有关创新方面的问题,可能是这一个原因,因为我长期在美术院校担任教师,所以可能在这方面思考比较多一点。我在美院差不多1960年进去,到现在退休。我1960年就去龙泉,因为教学的需要,青瓷就中断了。但是退休以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器”
收藏 引用
《雕塑》2005年 第2期 50-51页
作者:陈淞贤 
在国人都公认我们的现代陶艺是舶来品的时候,我们却很少去关照我们的传统。之所以这期专栏主题定为“器物精神”,就是希望提出以下的问题:1、器物并非形而下的下作,一样能表达意想思维,一样有别于一般意义的“工艺品”,一样能“以器写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并非纯粹是“对抗” 对中国现代陶艺的思考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07年 第1期 26-27页
作者:陈淞贤 
曾记得过去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九九八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上,有一位美院老教授指着展品对他的学生解释说:“现代陶艺就是烧坏了的陶瓷。”乍听之下,对我们这些从事陶艺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莫名的打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归传统重看陶瓷艺带
收藏 引用
《古今谈》2017年 第2期 33-35页
作者:陈淞贤 一页南山 
一页南山:陈老师,我们知道这是您再一次的修订这本《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您早在10年前就出版了这本书,当时编这本书的时候出发点是什么呢?陈淞贤:这本书讲起来应该是16年前出版的,2001年。所以写这本书的动因很简单,就是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壶道天地——贺杭州西湖区野秀陶园艺术馆开馆
收藏 引用
《茶博览》2012年 第6期 32-32页
作者:陈淞贤 
茗茶笑人生。制壶道天地。茶文化在中国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唐代,上至达官下至百姓,饮茶之风已十分盛行,后来,由于文人的介入,儒、道、释特别是道家思想的渗透,到了宋代,茶道已步入鼎盛时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