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粟裕"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再论于阗八大守护神图像源流--以摩诃迦罗神、莎耶摩利神的样式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2022年 第4期 1-12页
作者:陈粟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100732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守护神图像是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与于闻在佛教文化、艺术方面交流的重要证据。与洞窟中榜题读音最为接近的文本为吐蕃统治敦煌晚期的藏文写本P.t.960《于阗教法史》。而从摩诃迦罗神与莎耶摩利神的形象来看,他们遵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俄藏和田梵文《法华经》插图研究
收藏 引用
《形象史学》2022年 第2期 302-319页
作者:陈粟裕 张建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佛教艺术研究所 
3—11世纪,《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árīkasūtra,以下简称《法华经》)曾广泛流行于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并通过竺法护(约229—306年)、鸠摩罗什(344—413年)等高僧的传译活动在汉地散播开来,形成丰富而深厚的法华信仰。在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疆柏孜克里克高昌回鹘壁画艺术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 第4期 F0002-F0002页
作者:陈粟裕不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理剑川石窟艺术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 第3期 F0002-F0002,F0003页
作者:陈粟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朝至初唐的九品往生图像研究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 第6期 114-119页
作者:陈粟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作为西方净土变的标志性图像,莲池化生在西魏麦积山217窟中已经出现。而后,在北朝至初唐阶段,随着净土三经的普及、西方净土变的流行,这一图像又有了三辈往生、九品往生的差别。在图像上以莲花的大小、开敷、童子的形态来进行品级间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诸教艺苑 和乐大美 首届中国宗教艺术展面面观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14年 第10期 62-64页
作者:陈粟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 
2014年9月1日,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中国宗教艺术网承办的首届中国宗教艺术展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此次展览是由学术界发起的大型宗教艺术展,汇集各大宗教当代艺术精品,展现中国宗教大美成就,促进了学术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样文殊”中的于阗王形象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 第2期 16-23页
作者:陈粟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在敦煌莫高窟220窟出现的"新样文殊",采用了文殊菩萨、善财童子、于阗王的三尊式配置方式,在以往的"文殊并侍从图"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并用于阗王替代了昆仑奴。在对文献的梳理与图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于阗王牵狮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六国时期佛像艺术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 第2期 F0002-F0002页
作者:陈粟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观音造像艺术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 第1期 F0002-F0002页
作者:陈粟裕不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