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美兰"
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虚拟仿真教学视阈下经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 第12期45卷 232-234页
作者:王俊飞 孙西楠 陈美兰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虚拟仿真教学视阈下经管类高校构建具备交互性和沉浸式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进而培养综合能力俱佳的复合型人才,依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新热点。为了在实践教学方面进一步促进经管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通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小学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成效、问题及改进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年 第2期23卷 32-36页
作者:陈美兰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宪法认同教育是中小学思政课宪法教育的核心,也是培育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研究发现:中小学思政课宪法认同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价值性缺失、实践性不足和教育性不够等问题。鉴于此,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体化设计探论
收藏 引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 第1期 21-23页
作者:易君霞 陈美兰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21000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评价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激励与反馈作用。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需要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体化建设。结合“抗美援朝”公开课教学,通过四个学段教学目标设计方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中生责任意识项目式培育的困境与路径——以“勇担社会责任”为例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年 第6期24卷 7-12页
作者:马丹丹 陈美兰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项目式培育着力指向学习的本质,初中思政课教师运用其理念和方法进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能助力初中生更加明确责任认知、培养责任担当和落实责任行为。然而,项目式培育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讲授,轻学生学习实践;重教师项目主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行走的斜线──论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精神探索与艺术探索的不平衡现象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 第2期 120-125页
作者:陈美兰武汉大学·中文系 
恐怕人们都会接受这样的事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其创作阵势或是创作成果,在文艺领域中,在社会舆论中,至今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一个令人兴奋也令人焦灼的热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他们迈向长篇小说领域的时侯——从几位年轻小说家的第一部长篇谈起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0年 第6期 15-20页
作者:陈美兰 
也许是艺术天性的驱使,也许是创作雄心的鼓动,也许是心里已有大多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需要一个更大的艺术载体来承纳,近年来,许多曾经在中短篇领域欢跃驰骋并获得过瞩目成就的年轻小说家,纷纷迈向了长篇领域,先后向读者献出自己的第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作主体的精神转换──考察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思路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8年 第5期 61-67页
作者:陈美兰武汉大学中文系 
中国文学近二十年的演化过程是创作主体精神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来了文学新的精神内涵和新的艺术风貌,为文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阔的、充满历史动感的精神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中思政课文化安全意识培育的实践研究——基于大概念教学的视角
收藏 引用
《教育参考》2023年 第5期 83-87页
作者:陈美兰 卢昊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文化安全意识培育事关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大局,高中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承担着高中学生文化安全教育的重任。大概念教学是培育高中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有效方式,它具有系统整合优化文化安全知识结构、主体参与促进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中思政课表现性评价运用的困境及突破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2022年 第59期 26-30页
作者:陈美兰 周婷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表现性评价是新课改背景下推行的新型评价方式。综观高中思政课表现性教学评价的运用情况发现,表现性评价落实程度较低,教师对表现性评价存在认知偏差,表现性评价设计“真实性”不足,表现性评价效能偏低。产生这些问题的缘由包括传统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对中国20世纪文学中“十七年文学”的一种阐释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02年 第5期 115-120页
作者:陈美兰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北武汉430072 
与五四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 ,“十七年文学”在面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的运思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形成的美感特征上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呈现了中国文学古典化的素质 ,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