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良运"
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艺术理论美学品质初探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 第3期 29-36页
作者:陈良运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中国古代关于“艺”的观念最初有“耕种”之义,后逐渐从物质劳动向精神劳动层面转移,近似现代的艺术观念,则在建安七子之一徐干的《中论.艺纪》正式形成。自魏晋以来,中国艺术主要为诗、乐、舞、书、画五大门类,并形成一种共生态,由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 第3期 60-69页
作者:陈良运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350007 
中华民族的先人执着于“天人合一”的观念,他们确认自身与山水处于和谐的人生伙伴关系,进而将山水视为对象化的自身,山水与人有类似的感觉和情绪。当这种渊源深远的集体意识转入到艺术领域,音乐家首先发明“移情”山水之说,画家以“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种诗歌观念与两种价值取向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89年 第4期 110-115,77页
作者:陈良运 
当今中国的诗坛,表面上看起来纷纭繁杂,如果我们将观察的目光稍许深入,阅读一下各种不同艺术表现的作品,考察一下旧见、新见、“怪见”互陈的创作纲领和主张,大体可归纳为两种类型。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里曾称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诗歌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诗理论建设对古代诗学的承接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 第4期 16-22页
作者:陈良运江西师范大学 
自“五四”动前后,中国现代新文学动的先锋——新诗诞生以来,其发展已历七十余年。七十余年中,新诗随着几次时代的剧变而不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每个时代不同的政治取向都直接影响乃至干预新诗的存在和发展(其典型表现是十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研究古代文论的几点心得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 第6期 26-31页
作者:陈良运江西师范大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指出,研究古代文论,应该“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又强调:“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他不但注意到了古代文论的整体性研究,并且将古代文论继承、发扬的探讨与阐释,看作是一项有益于“后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新诗民族化的典范──漫论臧克家诗的中国味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 第1期 42-47页
作者:陈良运 
中国新诗民族化的典范──漫论臧克家诗的中国味陈良运臧克家在他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从诗才焕发的青春年少,到诗情不衰的耄耄高龄,始终是在诗的轨道上驰骋,“新诗旧诗我都爱”,表明他是传统诗歌与新诗之间的传棒接力者。时至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理论的重要资源是作家作品
收藏 引用
《学术界》2005年 第6期 296-297页
作者:陈良运 
通观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不包括评论)的论文或专著,引诉西方欧美诸家权威理论成为一种时尚,以阐述西方文论为主旨而欲自树一家文论的文章,必然不便或不愿以本国的作家作品为论据论证,与本土作家作品划出一条鸿沟。本来“意象”说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汉诗语言三说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1期 1-7页
作者:陈良运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本文就现代汉诗语言冗长芜杂的现象与后现代派提出的“剔除修辞”、“甩掉隐喻”等观点,按诗学本质规律表达个人的意见:用现代汉语写诗亦须遵守“诗意的言说”之规则;隐喻是使诗表现生动的“意象化譬比”;用“减法”于“句思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绘画的“自由”传统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03年 第2期24卷 29-34页
作者:陈良运 
研读中国古代的文论、诗论乃至音乐理论,总会感到:诸种理论文字都受到某些特定观念的制约,如"文以明道"或"文以载道"、"诗言志"、"美善相乐"等等.其"道"、"志"、"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画品录》新探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5年 第2期 72-77页
作者:陈良运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350007 
通过细读文本,本文对谢赫《古画品录》推出如下拙见:1、“六法”之“法”,取自佛典,有“道理之义”,以“方法”解则有前言后语的矛盾:由“法”。而“品”,即品鉴绘画之“法相”、美相,但“六法”与“六品”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2、谢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