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陈骏涛"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寂寥和不安分的文学探索——陈染小说三题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2年 第6期 23-29,35页
作者:陈骏涛 
今年刚到“而立”之年的青年女作家陈染,在1988年的一篇创作谈中不无感慨地说:“任何一个不同凡响的作家,也许都会要面对这样一种永恒状态:永无止境地去探寻自己以及先辈作家没有做过的尝试。这注定将使自己远离轰天响地前呼后拥的红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凡俗人生的背后——方方小说(从《风景》到《一唱三叹》)阅读笔记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2年 第5期 9-14页
作者:陈骏涛 
方方编好了她的小说集《行云流水》,现在该我来写一篇“续貂”式的文字了。方方的名字我是在1982年即她发表《“大蓬车”上》那一年就知道的,因为该小说曾列入这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候选篇目,我们曾在一起议论过它。当时方方还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批评的寻觅:科学性与艺术性——序陈达专《优势与缺陷》
收藏 引用
《文学自由谈》1989年 第2期 147-151页
作者:陈骏涛 
一在当今关于文艺批评的诸多岐议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对峙是其焦点之一.文艺批评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批评应该更注重于科学性还是更注重于艺术性?批评可不可以同时向科学和艺术两极发展?能否寻找到一条科学性和艺术性交汇和融合的批评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坛感应录》前记
收藏 引用
《文学自由谈》1996年 第3期 127-128页
作者:陈骏涛 
《文坛感应录》前记陈骏涛我于"文革"终结之时正式迈进评坛,于今有十八九年了。其间出过两本集子:一本是《文学观念与艺术魅力》,一本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第一本书由于印数甚少(2500册),于出版的次年即告罄,后来曾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灵的驱遣与诉求--关于《在时光之外》的对话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08年 第1期 99-103页
作者:陈骏涛 刘诗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不详 
陈骏涛:很高兴能够跟你就这部小说的一些问题进行对话。这是我第一次读你的小说,过去只看到你写的一本诗歌集,对你的创作情况所知甚少。说起来你我是两代人了,艺术观点和美学趣味可能有一些差距,另外,评论家和作家的思维方式也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繁华中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文学自由谈》2006年 第6期 48-54页
作者:陈骏涛 
就文艺方面的情况来说,当今是文艺发展得比较繁荣、比较向上的时期,是经过几代人的奋求、拼搏甚至牺牲,换来的生机勃发的时期,也是文学艺术的真正春天的时期.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曾经提出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她世纪”与中国女性写作的走向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6期23卷 31-36页
作者:陈骏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从政治化、情绪化向学术化、理性化的转变,是前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她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在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从性别对峙走向多元化书写。在女性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批评职能三面观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1期12卷 22-25页
作者:陈骏涛 
对于文学批评(评论)的观念,向来都存在着种种歧议,并直接影响到批评的实践。就文学批评的功能和性质来说,下列三种意见都是有代表性的,而且牵动了文学批评的整体实践。这三种意见是:一、认为文学批评是一种斗争的武器和工具,它应当服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寻者·独行者·营造者——王蒙小说中的王蒙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17卷 45-48页
作者:陈骏涛 朱育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阜阳236032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持人的话:关于海男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04年 第1期 51-51页
作者:陈骏涛 
'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的崛起,被视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如今人们所熟知的女作家如陈染、林白等,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引起人们的注目并延续至今的,虽然她们的创作活动实际上起始于八十年代,她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