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霍松林"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杜甫赠别诗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10年 第3期 42-55页
作者:霍松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先简述赠别诗的传统,认为杜甫对赠别诗开疆拓土,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极大的突破。然后以入蜀为界,将杜甫的赠别诗分为前后两期,举例论述。认为孔、孟倡导的"善与人同"、"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韩文阐释献疑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0年 第1期 65-73页
作者:霍松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本文以韩愈的几篇名文《送杨少尹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石处士序》和《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为例,提出应从韩愈关注现实,“有不得已者而后言”的创作态度出发,考查历史背景及有关资料,弄清每篇韩文的针对性及创作意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司马相如赋的主体特征和模式作用
收藏 引用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1期21卷 41-48页
作者:霍松林 尚永亮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欲求完满的创作心理、弥散类推的思维方式、以娱人为主的追求目标,是司马相如赋作的三大主体特征。从目的追求到创作心理再到思维方式,形成了一个层级递进的逻辑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并定型后,即构成极具影响力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王安石的晚年禅诗
收藏 引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6期34卷 27-31页
作者:霍松林 张小丽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王安石晚年二次罢相、退隐钟山后,创作了大量禅诗。这些禅诗主要表现在以禅典入诗、以禅理入诗和以禅趣入诗三个方面。其中禅趣诗最能代表王安石禅诗的成就,具有取境小巧、造语精工,善用譬喻、问句及诗风清雅、诗味含蓄等独特艺术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精神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1989年 第1期 150-159页
作者:霍松林 邓小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化以仁为根本精神,体现于日常、政治、哲学方面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具体精神。仁的文化以情感为根柢,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与哲学思想的连环往复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宋诗
收藏 引用
《文史哲》1989年 第2期 66-71页
作者:霍松林 邓小军 
宋诗的特质是发挥人文优势,即通过人文意象的描写与典故、议论的运用,以表现富于人文修养的情感思想。宋诗的精神是一种有品节叉有涵养的精神。宋诗富于人文修养的情感思想,与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宋诗重品节涵养的精神,是宋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句、楹联仍有生命力——读《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随感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2期6卷 46-47页
作者:霍松林 
李淼兄以所译古田敬一教授《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见赠,快读一遍,受益非浅。诚如古田教授所说:自然美以对称为要素,因而世界各国文学中都有对句。但由于中国方块汉字一形一音一义的特点,使得对句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对称美、整齐美和音节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说陈与义《早行》诗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 第2期 89-92页
作者:霍松林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今人早行,大抵坐火车,轮船、汽车、飞机,既不艰苦,又看不见多少有特征的景色,所以似乎很少写早行诗。古人却不然,因而在我们的古典诗歌中,写早行的就相当多。这里不妨再谈一首南宋诗人陈与义的七绝。早行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稹集编年笺注》序
收藏 引用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期19卷 74-76页
作者:霍松林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陕西西安710062 
元稹是以其理论和创作开一代新风的作家。元稹高度评价杜甫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关系的艺术实践 ,他是确立杜甫“集大成”历史地位的第一人。元稹关于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议论 ,切中时弊 ,他反对依傍古人的主张 ,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其新乐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词苑春浓绽异葩——喜读《全宋词评注》
收藏 引用
《词学》2009年 第2期22卷 1-2页
作者:霍松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宋词,这是与唐诗并提比美的艺术瑰宝,因而自宋代以来,不断有人汇编汇刻。唐圭璋先生求全求精,从一九三一年开始,穷七年之力,编就《全宋词》总集,由商务印书馆铅排,于一九四○年在抗日烽火中的长沙出版。时局艰危,疏失难免。唐先生念兹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