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韦京东"
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黄梅戏线上教学探析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24年 第1期 80-82页
作者:韦京东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传统黄梅戏课程大都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大多为实践教学。如果实行线上授课,确实是个难点。从难以想象到难以传授,再到非常时期“逼上梁山”的网上空课教学,发现传统黄梅戏线上教学是一次契机,更是一场革命,不仅增加了一种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梅戏“龙腔”探究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23年 第1期 6-12页
作者:韦京东不详 
龙腔是由龙昆玉为代表的以安庆望江方言为基础的黄梅戏声腔,是黄梅戏两大本土声腔之一。龙腔的形成在1920年代,其“龙腔”称谓却是在半个多世纪之后的1979年。黄梅戏形成于1879年,在黄梅戏鼻祖蔡仲贤等一批黄梅先贤的创新与传播下,40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黄梅戏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07年 第1期 7-9页
作者:韦京东 
2006年5月21日晚7:50CCTV11频道播放了一档节目,“回顾严风英的戏曲电影艺术——坠落的精灵。”该节目在重温严凤英、王少舫、潘璨刑和张云凤等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同时,也回顾了黄梅戏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思黄梅戏——试析黄梅戏发展瓶颈与创意策略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20年 第2期 22-23页
作者:韦京东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黄梅戏中心 
今天是属于学术性质的研讨会,我谈的是个人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首先说一下我个人对于黄梅戏发展的认识.我第一个想从反思角度谈一下,第二个谈一下我觉得应该怎么走,之后再提点建议.首先说一下反思,说得恐怕不太好听.我从事黄梅戏45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剧表演艺术探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7年 第9期 60-62页
作者:韦京东 汪育殊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省徽京剧院 
一、徽剧的发展及表演特色纵观徽剧表演艺术发展史,就是一个徽剧声腔的衍变和进化历程。徽剧表演的发轫期约在明嘉靖(1522-1566年)至万历(1573-1620年)年间。这时的徽州班主唱昆曲等腔,后融合为徽昆;同时,池州腔也风靡皖江南北,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黄梅戏“严派”艺术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16年 第3期 4-9页
作者:韦京东 
流派是指学术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的派别。分自然或自发形成。艺术流派,是指在艺术领域内,艺术家由于思想倾向、创作方法、艺术主张和风格等方面的相近或相似,并逐渐集合起来而形成的,是通过作品显示出鲜明的特征,并有一定社会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少舫“王派”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20年 第1期 14-26页
作者:韦京东安徽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研究中心 
黄梅戏第一代表演艺术家“王派”创始人王少舫与“严派”创始人严凤英并驾齐驱,引领黄梅,时为黄梅戏“两面旗帜”。正所谓:树上鸟儿成双对,比翼双飞在黄梅;生角皆仿王少舫,旦角都唱凤英腔;一代宗师一流派,代代相传黄梅开。在研究严派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安庆府徽班探究徽剧艺术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18年 第2期 4-11页
作者:韦京东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黄梅戏研究中心 
徽剧源于徽班的徽戏徽调,徽调即安庆的二簧调;徽班主要源于安徽安庆的石牌地区,而徽班演员主要来源于当时安徽省(省治安庆府)安庆的艺人,时称“安庆色艺最优”“无徽不成市,无石不成班”,主要所指即为安庆地区的商人和艺人。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梅戏进校园中小学探究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17年 第4期 4-11页
作者:韦京东 
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学习文化课很重要,这本身就是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一种传承。对于传承什么,如何传承,我们想到了我们安徽的优秀传统文化、安徽标志性的艺术文化——黄梅戏、黄梅戏要在我们中小学学生观众层继续传承下去,如果断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探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特征——“心韵性”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2005年 第3期 15-16页
作者:韦京东 
戏曲表演艺术的"四功五法"(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或"五功五法"(唱做念打舞和手眼身法步)可以归结为身法、技法和借物法之"三法体现法".身法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二个部分.心韵,便应是戏曲身法中的内在部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