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韩大强"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刘震云《一日三秋》中的“笑话”艺术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4期44卷 128-133页
作者:韩大强 肖梦凡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一日三秋》基于现实生活的“笑话”本相,构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笑话世界。《一日三秋》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刘震云钟情笑话背后深意,赋予笑话更为丰富的内涵,实现小说中笑话的艺术化表达,而且体现在以笑话为内核来构造小说,打通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诗赏析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收藏 引用
《教育与职业》2007年 第14期 172-173页
作者: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 
博大精深的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唐诗中的忧患意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唐诗中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豪迈情怀;唐诗中的人文关怀,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唐诗中精湛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说话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从《故乡》看鲁迅小说的着色艺术
收藏 引用
《洛阳大学学报》2005年 第1期20卷 77-79页
作者: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信阳464000 
作为绘画艺术要素之一的色彩渗透到小说描写技巧上, 有着独特的作用和独到的表现力。它也构成了小说话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色彩运用有着巨大的艺术张力, 充分显示其小说着色艺术的深厚功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商隐祭文的艺术技巧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 第4期25卷 65-67页
作者: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信阳464000 
李商隐的骈文和诗歌一样都是用心血铸成的艺术珍品。其用四六体写成的祭文,形式华美、声情并茂,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祭文成为骈文诸体中最富情采个性的一种体式。这些成就主要源于他隶事用典、句法多变、铺排渲染等艺术技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宗璞散文的哲学意蕴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2期22卷 84-87,106页
作者:韩大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宗璞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知识型女作家 ,她的散文以其端庄淑雅、细腻沉蕴、通脱清远、宁静透彻的艺术魅力构成了独特的意蕴和情致。研读宗璞的散文 ,我们不仅体悟到其“诚”与“雅”的艺术品格 ,而且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着哲学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三李的神道观念论略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2006年 第6期22卷 48-52页
作者: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信阳464000 
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的诗歌在奇特幻想和浪漫精神方面有着共同的特质。三李与唐代其他文人一样热衷学道、访道、做道,而且道教思想和神仙观念对他们人生态度、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三李对神仙观念也进行了世俗化和艺术化的改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玉阳山经历对李商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5期24卷 104-107,111页
作者: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信阳464000 
李商隐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个性。青年时期在玉阳山隐居学道及在学道期间与女道士的恋爱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道路。玉阳山经历既强化了李商隐多情伤感、颓废沉迷的悲剧精神品格,又深化了他用爱情话语来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春节仪式中符号元素的文化意蕴——以春联、门神为例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5期34卷 83-87页
作者: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文明研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 
春联、门神是春节文化符号中源远流长、寓意丰富的民俗事项。过年贴春联、门神在我国已经是一项历史悠久且必不可少的仪式。春联也叫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春联源于桃符,桃符上的门神是用来驱鬼辟邪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何景明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 第3期37卷 38-45页
作者: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文明研究中心河南信阳464000 
何景明是河南信阳人,明代文坛前七子领袖人物之一,与李梦阳共同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对当时及后世诗坛产生较大影响。关于何景明的研究肇始于明代李开元,明末至近代较为兴盛,20世纪初较冷寂,新中国成立之后,学界有所关注,且有慢慢扩大之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李商隐研究热探因
收藏 引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1期6卷 63-65页
作者: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信阳464000 
李商隐及其诗文研究被宋元明三代冷落八百年之后,到清代出现了一个长达二百年研究的高峰期。究其原因有4个:清代整理总结传统文化的学术背景是其客观条件;清人诗学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惟情惟美的主情型诗人李商隐及诗文创作持比较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