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韩松刚"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刻画一个不真实的人——评穆萨《去海边》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2024年 第13期 156-158页
作者:韩松刚不详 
小说除了叙事,还刻画人物。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好的小说,就是要塑造和刻画逼真的人物。但事实上,中外小说史上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很多恰恰是不真实的。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真实吗?莫泊桑笔下的马蒂尔德真实吗?鲁迅笔下的阿Q真实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的时刻,和它的秘密——孙频近期小说读札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2022年 第1期 129-131页
作者:韩松刚不详 
孙频的小说一直在变。从《松林夜宴图》,到《我们骑鲸而去》,再到《以鸟兽之名》,甚至于更近的《诸神的北方》,这种变几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果说,在《松林夜宴图》中,孙频试图通过艺术抵达历史的景深,在《鲛在水中央》中,通过叙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革命的“修辞”——论《东进》的艺术特质
收藏 引用
《东吴学术》2023年 第6期 114-119页
作者:韩松刚江苏省作协创研室 
在《东进》中,叶炜以一种日常语言和具体动作的细节突出了修辞的某种特殊功效,它在满足了个体表达需求和群体需要的同时,也使得一种陈旧的语言表达向一种新型的革命修辞转移。具体来说,通过“雄”“奇”“险”“秀”的艺术酱染,叶炜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站在虚空的边缘 评郭爽小说集《月球》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化》2022年 第11期 4-14页
作者:韩松刚不详 
在任何情况下,我相信我们时代的忧虑就本质而言与空间有关,毫无疑问,这种关系甚于同时间的关系。——福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心灵体验、我们的文化语言,都被空间范畴而非时间范畴所支配。——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一在进入郭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陌生化”:语言的另一副面孔——略析江洋才让《灰飞》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13年 第4期 159-162页
作者:韩松刚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文学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其审美感受力的获得和思想穿透力的实现最终都必然依赖于"语言"这一有效的载体。在文学世界中,语言是打开心扉、通往精神领地的神秘之钥。我们无法想象,那些干瘪的、枯燥的、乏味的语言,如何能给人带来美学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混的“诗意”:小说写作的一种美学倾向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6年 第12期 37-43页
作者:韩松刚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作家协会 
一“诗意”一词简单来说是与诗歌有关的一个美学概念。但在相关的文学艺术研究中,它的应用范围却极为广泛,似乎各个门类都可以和“诗意”发生关系。1999年,导演吕乐拍了一部电影——《小说》,讲述的是一批当代作家(包括阿城、王朔、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锋小说的古典精神与复古倾向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 第11期 35-45页
作者:韩松刚江苏作家协会210019 
先锋小说不是西方文学思潮"中国化"的怪物,而是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深处,借着现代性而盛开的一朵奇葩。这在江南作家的先锋小说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江南文化的影响下,先锋作家在其叛逆、反抗以及另类的"西方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的“表情”--论范小青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写作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 第8期 129-137页
作者:韩松刚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210093 
范小青对于"现实"的观察和体验,为这个时代留下了诸多现实的"表情",而她对于现实的处理,从来都不是赤裸裸的枯燥呈现和怒目指责,而是恪守着小说最基本的表现美学。在她的笔下,一方面坚持着自己以往创作中的艺术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冰封的故土与似水的传奇——评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8年 第1期 75-83页
作者:韩松刚江苏省作家协会 
如果从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乡土社会的反映和批判算起,中国现代小说对于乡土社会的描绘和反思到今天已近百年。在这段并不算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乡土小说的写作却经历了曲折、多艰的磨难与考验,甚至濒临险境。在革命与守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发现世俗之美——汪曾祺小说新论
收藏 引用
《华夏文化论坛》2018年 第2期 154-163页
作者:韩松刚江苏省作家协会创研室 
江南文人在历代社会的变迁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忧世之感的思想情怀和富有悲伤之情的艺术理想。他们既可以义无反顾地“入世”,也可以不顾一切地“闲适”,在他们身上,儒、释、道等多种传统思想汇聚,体现出了复杂的精神内蕴和美学意涵,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