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文基于郫都区唐昌镇规划项目的设计实践,对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通过与都市比较确定乡村公共空间的属性,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个性访谈等环境-行为的研究方法展开;二是明确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定位,在深入分析前期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圈定活动主体人群对象、公共活动的主要形式以及文化习俗的意象符号提取等,建立设计方案的现实依据;三是设计方案实施的开放性,艺术审美的无功利性意境及其设计元素的介入,促使乡村的公共空间具有更强的文化包容能力,实现从氛围感官到心灵净化的设计目标。
摘要:云肩,是中国汉民族服饰的一朵璀璨的奇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俗寓意,解析传统云肩服饰艺术的造型特征,将本土的服饰元素运用于现代女性时尚的服饰语汇中,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宏扬。把传统云肩艺术的元素融入到具象和抽象的现代服饰当中,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服饰品,具有儒雅华贵、精致婉约、富有中国古典女性服饰美的现代女性,体现了云肩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创意,传递着中国服饰文化"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非概念的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双向发展。培养学生创作力的具体过程可以贯穿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与音乐鉴赏的主体教学活动之中。
摘要:以脂肪酸配比合理的混合植物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SPI)和麦芽糊精(MD)为复合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化营养油。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对微胶囊营养油的配方进行优化,得到营养油微胶囊的最佳配方为:芯材质量分数为27.28%,固形物质量分数为39.74%,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为40.00%,卵磷脂质量分数为1.47%。在此条件下,得到MEE和MEY的理论最大值分别为91.188%和96.1129%,期望度为0.894。
摘要:在微课、MOOC等信息化混合式进入现代教育课堂的同时,传统的教学建筑空间与教学形态的适配度却有所下降。以安康学院教学楼的教学建筑空间作为案例,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在教室中的学习行为的调研,在建筑空间形态、室内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学建筑空间的设计和更新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生物多样性理论作为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工具,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此,以生物多样性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理论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阐述其实现策略。
摘要:文章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先从宏观尺度上分析朱鹮栖息地整体生境构成问题,并对朱鹮3个活动周期范围内的生境因子进行分析,找出相关生境因子问题;然后以陕西洋县傥水河下游生境修复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在局地尺度上找出重要节点存在的具体生境问题,尝试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运用风景园林学科的设计方法,对重要节点——河流生境因子进行生境修复,设计适宜度较高的朱鹮栖息地。
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洋县的生境特征,重点分析了朱鹮栖息地生境因子构成,通过调研发现栖息地生境因子问题,并对河流生境因子提出修复策略及方法。从而设计出适宜度较高的朱鹮栖息地。
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振兴地方产业的重要使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落实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目标。文章以安康学院园林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具体做法、建设成效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涉及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育人平台、育人主体、育人模式、实践教学团队、实践课程考评体系等,旨在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可保证水位的呼吸机自动补液加湿罐,并评价其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8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不同的呼吸机加湿罐。试验组使用自行设计的可保证水位的呼吸机自动补液加湿罐,对照组使用MR370加湿罐,两组均采用Fisher850机械加温加湿底座。评价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加湿罐机械通气48 h后痰液黏稠度为Ⅲ度的例数,24 h湿化装置加液的次数和总量,以及24 h清理管路冷凝水的次数和总量。结果试验组24 h湿化装置加液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3±0.5)次比(11.2±1.7)次,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吸机加湿罐,可使水位时刻维持在水位线处,有利于患者的湿化治疗,减少加液次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