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顾为"
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收藏 引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年 第3期 6-9页
作者:顾为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角斜初中江苏南通226600 
核心素养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指引,涵盖了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所必备的多种能力,是推动数学教学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核心要素.文章围绕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教学策略,即构建实际情境、结合典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β分泌酶1抑制剂:从多肽模拟物到小分子
收藏 引用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年 第1期43卷 62-78页
作者:刘家阔 顾为 聂爱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聚集和沉积被认为是导致AD发生的主要原因。β分泌酶1(BACE1)是水解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生成Aβ的限速酶,成为干预AD进程的理想靶点。自从BACE1被克隆和鉴定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丙炔苯丙胺类结构衍生物的合成与初步活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 第3期41卷 354-357页
作者:夏亮 顾为 聂爱华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南宁530021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目的设计合成丙炔苯丙胺类化合物。方法以3-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NBS溴代、氨解与缩合三步反应得到目标终产物。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合成的3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分子水平的活性评价。结果得到3个丙炔苯丙胺类衍生物,结构均经过1H NMR...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苯甘氨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9年 第4期29卷 251-259页
作者:刘晶晶 张城 韩诚 顾为 聂爱华 闫海涛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目的设计、合成炭疽致死因子抑制剂,并测定其对炭疽致死因子的抑制活性和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得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炭疽致死毒素中毒药物。方法以LFI40为先导结构,依据其与炭疽致死因子结合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含苯环的羟肟酸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哌啶环氨基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
收藏 引用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年 第3期46卷 218-225页
作者:刘晶晶 张城 韩诚 顾为 聂爱华 闫海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目的设计、合成炭疽致死因子(LF)抑制剂,并测定其对炭疽致死因子的抑制活性和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相关活性,以得到新的抗炭疽致死毒素活性化合物。方法以LFI40为先导结构,依据其与炭疽致死因子结合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含哌啶环氨基的羟肟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价值工程分析在产品改进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1992年 第1期 10-12页
作者:王冠军 孙占云 顾为山东临沂农业药械厂 
本文介绍了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法对3WF-2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的引风机构进行改进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单条通用性天然气管线能耗计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收藏 引用
《石油天然气学报》2024年 第2期46卷 141-149页
作者:赵蔚蓝 顾为 李天俊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输油气分公司重庆 
近年来,有许多长输天然气管道建成并投运,这使得单条天然气管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而最低能耗一直是管道企业追求的目标。本文研究了单条天然气管道的最优能耗问题,主要是在稳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优化目标就是使得压气站的总能耗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凋亡抑制蛋白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3年 第2期23卷 81-91页
作者:顾为 王鑫 李玉蕾 李斐 苏瑞斌 聂爱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目的设计并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凋亡抑制蛋白广泛性抑制剂。方法运用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改造前期得到的苗头化合物,设计合成新结构化合物,并进行多靶点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结合实验和多个细胞系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芳香环并咪唑环类凋亡抑制蛋白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3年 第5期23卷 341-352页
作者:王鑫 李玉蕾 宫泽辉 顾为 聂爱华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的小分子凋亡抑制蛋白抑制剂。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模拟靶蛋白与目标分子的结合作用,设计并合成新结构的化合物,以紫杉醇作为阳性对照,进行与多个凋亡抑制蛋白的结合实验和多个细胞系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PSI-6130前药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转化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1年 第5期21卷 335-344页
作者:张明 顾为 张天宏 张振清 聂爱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目的改进PSI-6130药动学特性,发现新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方法基于合理的前药设计理论,利用多步合成手段合成PSI-6130前药。通过测定大鼠口服PSI-6130前药后血浆中PSI-6130暴露程度,评价PSI-6130前药在体内代谢转化为PSI-6130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