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顾工"
4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吴昌硕与晚清吴门印学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9期 150-153页
作者:顾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吴昌硕客吴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名俊,字苍石、昌硕,湖州安吉人。在书法、绘画、篆刻领域都是一代宗师,是近代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但吴昌硕既不是上海人,也并非在上海拜师学艺,他定居上海时已接近古稀之年。他艺术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末文人雅集中的书法活动——以杨维桢为重点的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14期 74-81页
作者:顾工中华书画家杂志社 
雅集是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书法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项目。本文以杨维桢为重点,讨论了元末文人雅集书法活动中四个主要方面的表现:一是雅集产生了许多诗文墨迹,二是雅集场所的匾额楹联,三是为雅集主人的书画藏品题跋,四是为雅集图、草堂图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维桢社会交往中的艺术活动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 第11期 104-117页
作者:顾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杨维桢是元末活跃于浙西地区的著名文人。他擅长诗歌、书法、音乐、戏曲等,这使得他能够通过艺术活动结交许多有共同兴趣的友人。在文人之外,杨维桢的社交圈子主要有三类人:官员、豪门和道士。他晚年生活在张士诚控制下的苏松地区,与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作出新意,名家堪仿佛——周玉菁的篆刻艺术
收藏 引用
《书法》2011年 第3期 76-77页
作者:顾工 
周玉菁(一九二〇—二〇〇五)是现代吴门竹刻和吴门篆刻中的名家。由于他特殊的人生境遇,其大多数作品产生于中年时期,晚年几乎没有创作,也不参加艺术活动,所以近二十年来很少受到关注。周先生是苏州人,在昆山锦溪生活近五十年,曾任昆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顾工印选
收藏 引用
《书法》2012年 第1期 77-77页
作者:顾工江苏淮安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昆山书画院 东吴印社 亭林印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董其昌《草书杜甫应制诗四首卷》解析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0年 第3期 53-56页
作者:顾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翁、香光居士。松江府华亭(今上海)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卒于明崇祯九年(一六三六),享年八十二岁。他是明代杰出的书家、画家,又是眼界广博的书画鉴赏家,还是一位通俗文学的收藏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方寸铁”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2年 第12期 182-184页
作者:顾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从元到明是中国篆刻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印章的使用、印谱的编辑、印论的撰写都标志着印章在元代进入了相对活跃的时期。文人由介入印章制作到亲自动手刻印的历史进程,在黄惇《论元代文人印章发展的三个阶段》、周新月《元代篆刻史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扬州印人桑愉及其篆刻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3年 第11期 76-78页
作者:祝竹 顾工 
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常有不自觉划分时代的做法,比如说初唐怎样、中唐怎样,上一代人怎样、下一代人怎样。对于当代篆刻,我们习惯于把齐白石、赵叔孺、易大厂作为一代,把沙孟海、方介堪、陈巨来作为一代,把韩天衡、林健、王镛作为一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历史上书风流行现象的考察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11年 第4期 31-36页
作者:顾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一、书风流行与书法历史“流行”这个词,古已有之。孟子早就说过:“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德政的传播,比驿站传送政令还要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艺之路与书画鉴藏——傅申访谈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8年 第2期 92-97页
作者:顾工 
时间:2017年4月地点: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傅申,1937年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68年到美国,入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耶鲁大学副教授、美国佛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