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顾祖钊"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意象五种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 第6期 165-180页
作者:顾祖钊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本文把古今中外的意象概念归纳为心理意象、内心意象、观念意象、泛化意象和至境意象五种,分别阐述了这五种意象的内涵和外延,指出:除心理意象属于纯心理学范畴外,内心意象、观念意象、至境意象在思维方式上有相通之处;泛化意象的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毛泽东艺术创作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4年 第6期 149-150页
作者:顾祖钊 
毛泽东的诗词、书法及其文艺思想,无不显示着毛泽东的艺术气质、艺术才华和艺术理想,同时也说明除作为伟大政治家,革命导师的毛泽东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诗性毛泽东。但是长期以来,对毛泽东的文艺理论及其艺术实践,即诗性毛泽东的研究并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类创造艺术至境的三种基本形态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0年 第3期 53-62页
作者:顾祖钊 
一、艺术至境三美神 “至境”一词,不见于新版《辞源》,其实前人已经把它创造出来。清人叶燮在《原诗》中说: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艺术至境观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1992年 第2期 30-37,29页
作者:顾祖钊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人类虽已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艺理论著作,提出过数不清的论点和体系,但至少还有一个领域、一种现象,至今尚未被充分认识。这就是艺术至境的领域和艺术至境观。古往今来许多文论家,常常由于艺术至境观不科学,而导致了理论的片面和局限,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1997年 第2期 98-103页
作者:顾祖钊安微大学中文系230039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王国维的艺术至境观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 第5期 89-94页
作者:顾祖钊安徽大学中文系 
论王国维的艺术至境观□顾祖钊站在20世纪末,当我们回顾文艺理论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时,才发现站在世纪之初的一位伟人王国维。在当时西风东渐的潮流中,他从事了最富有民族主体意识和个人主体性的理论创造,然而他却不是一位抱残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龙彼德近作及其诗探索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年 第1期 108-110页
作者:顾祖钊 
评龙彼德近作及其诗探索顾祖钊当代中国正在探索新路,当代中国诗歌也在探索新路。而当中国的经济已有了令人瞩目的实绩时,诗歌的探索是否有了结果呢?这却是索绕在评论家心头的问题,几乎谁也不敢下断语。但是,当你读完龙彼德的新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中西融合”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7年 第3期 87-91页
作者:顾祖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顶峰与断崖:当前中国美学研究的成就与局限——从陈炎版《美学》教材说起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 第2期37卷 83-92页
作者:顾祖钊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安徽合肥230039 
陈炎编《美学》与过去的美学教材相比,是一部达到新高度的教材,其突破文艺美学的窠臼,将美学看成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三足鼎立的全面美学。但以21世纪的学术眼光看,其存在历史局限:因袭西方逻辑中心论和形而上学研究方法,将复杂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哲理美是否可能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5期31卷 163-169页
作者:顾祖钊安徽大学文学院 
现在美学和文艺理论都到了必须走向创新重建的关键期,而反思问题和现象往往是走向建设的起点。"哲理美"便是这样一个关键点。哲理美是否可能,长期在西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的解决,仅限于西方语境是难有结论的。中国古代先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