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颜全毅"
4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戏文有渊源 学术共相长——戏曲文学学科建设的历史传承和时代际遇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3年 第2期 11-15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本文从三个角度讨论戏曲文学学科建设:首先以历史观考察戏曲文学学术史演进脉络及其特质,探寻传统与现状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分析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的学科建设特色,总结戏曲文学专业的实践经验和时代机遇;第三,探索新学科目录背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情写意的精神脉动——原创昆剧《林徽因》创作谈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2年 第2期 43-45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 
林徽因,现代中国著名的才女、诗人、学者、建筑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参与设计者,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伟大建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同时,《人间四月天》《莲灯》等作品深为人们喜爱。抗日战争期间,林徽因跟随丈夫梁思成颠沛流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动天下,更思长远——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展演的思考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2年 第7期 12-15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衡量戏曲艺术发展的现实生存状况、人才成长样貌,武戏、丑戏及其人才现状是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在戏曲诸多行当中,生、旦最容易被“看见”,行业内甚至有“一窝旦、吃饱饭”的谚语,一个出名剧种一般都有几个名角——他们往往是生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流派创建和女性缺席的历史遗憾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3年 第2期 46-51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京剧流派的创建和真正叫响,大致始于民国初年的梅兰芳,以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独树一帜的风格,赢得观众自发送出的“梅派”称谓。梅兰芳之前,“四大徽班”称胜剧坛时期,虽有程长庚、梅巧玲等杰出伶人,但明星制并不健全,社会尚缺少众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逢其时、艺集大成--张君秋对京剧旦角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0年 第3期41卷 72-77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 
张君秋对于京剧旦角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谓“生逢其时”,得到了王瑶卿及四大名旦诸多前辈的倾囊相教,而其艺术天赋与勤奋努力,又使其艺术活力从“四小名旦”时代一直延续到创建流派、风靡天下。在张君秋表演艺术风格的创建中,最值得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男旦艺术的文化成因与现象思考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1年 第4期42卷 62-69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 
京剧男旦艺术是戏曲男旦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形成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环境与文化有关,也与中国艺术审美一脉相承。职业戏曲演出水准的不断精进和理学禁忌束缚了女性演员的上台,促成了男旦艺术的时代性发展。在今天,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墨香京剧创作叙论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5年 第3期36卷 23-31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民国前期,随着京剧男旦的整体崛起,剧界认识到新戏创作的重要作用,京剧剧作家群体由此得以凸现,陈墨香正是其中代表人物。作为翰林之后、梨园票友,陈墨香的剧本创作富有文采,但又熟稔舞台、适合演出,在与荀慧生十多年合作中,因人设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重构与实验——新世纪小剧场戏曲创作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8年 第4期34卷 76-82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北京100073 
新世纪以来,小剧场戏曲成为剧坛别具一格的新兴创作形态,成果突出、个性鲜明。通过梳理小剧场戏曲剧目题材内容的四种主要分类,并着重从"传统""重构"与"实验"三个角度,分析探讨小剧场戏曲创作的主要路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末京剧改良文学的成果与不足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5年 第2期26卷 85-91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 
清末以上海为中心的京剧改良运动,使京剧在各个层面出现了新气象,在剧本创作方面,京剧改良文学有着出色的成果和鲜明的特色,本文从主题内容、美学风格和创作手法三方面总结了其成果特色。同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还原与重塑——浅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戏曲名著改编剧目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3年 第4期24卷 66-74页
作者:颜全毅中国戏曲学院 
本文论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戏曲创作名著改编剧目的成果与缺失 ,通过对《骆驼祥子》、《孔乙己》、《死水微澜》、《金子》以及南戏改编工程等名著改编剧目的具体分析 ,探讨了当代戏曲名著改编作品在创作上的两大主要要点 :还原与重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