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解决塔式小波分解中丢失高频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将塔式小波分解和灰度共生矩阵融合的方法,生成小波灰度共生矩阵特征来描述植物叶子纹理,结合具有尺度、平移和旋转不变性的形状特征,生成一组有效的分类特征向量来对植物种类进行分类预测。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分类器对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分类测试,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2426%和96.7972%。实验结果表明,小波灰度共生矩阵特征能够有效地描述植物叶子纹理特征,具有很强的分类能力。
摘要:针对基于块处理的图像去噪,最近出现一种新的假设:真实无噪的图像块在块空间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即会形成若干个低维流形,而在带噪图像中这些流形受到噪声污染而变形,若能恢复这些低维流形便可去噪。若干真实图像的二维块分布表明了该假设的正确性。接下来根据该假设给出了在块空间中通过复原受噪声污染流形来去噪的一个迭代算法。最后还考察了基于该假设图像去噪的最优化模型,即最小化这些流形所对应矩阵的秩。初步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取得良好的去噪效果,与当今最好的去噪算法有可比性。
摘要:当目标区域与背景特征接近时,由于目标模型中包含了大量的背景信息,基于Mean Shift的经典跟踪算法易受到背景信息的干扰,造成目标定位偏差,甚至丢失目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角点的实时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利用SU-SAN角点检测算子提取目标区域中的角点,由于目标区域内角点具有较强的目标表征能力,当使用这些角点构建目标模型时,能够增强目标与背景区域之间的辨别力,所以能够削弱背景信息对目标定位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跟踪定位,与经典的Mean Shift跟踪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跟踪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摘要:为研究应用于核电站的节流管道空化对流量限制的影响,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结合试验结果对某型文丘里管节流装置空化后限流性能进行了研究。在不同压差工况下探讨了空化时节流管道内速度、压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压差值对流量的量化关系。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流量误差为6.3%,说明数值模型比较准确。研究结果表明,空化由节流管道喉部开始产生,向下游扩展;管道压差越大,空化效果越显著;本型号设计截面在满足压差的同时,可以实现限流效果;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压差下,空化可达到90%以上汽含率。喉部1/2处径向方向上,空化率呈指数型增加。
摘要:顶岗实习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需求,利用Java设计了基于B/S和Android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该平台系统由一个服务器端和PC、Android两个客户端组成,有效实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实时监控,解决了顶岗实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摘要:PY41型柱塞式孔板应用于非核级PORV排放管线,对其水力性能开展了冷态条件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开展了冷态和热态试验。在冷态工况下,数值模拟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相互吻合,表明k-εRNG湍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柱塞式孔板的冷态性能。热态试验表明:PY41柱塞式孔板冷态和热态工况下的压降性能参数存在对应关系,当其性能参数达到冷态设计要求时,也会满足热态设计要求。
摘要:针对矿井疏干水中Cl-和钙镁离子浓度高的特点,对矿井疏干水在均相膜系统处理下的电压、淡浓比、温度、电流效率和OH-浓度以及成本进行了研究,并且验证了高硬度矿井疏干水对均相膜电渗析系统的影响,为均相膜电渗析系统在矿井疏干水工程化设计提供了详实的工艺参数,奠定了均相膜电渗析在矿井疏干水中工程化应用的基础.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汽车类专业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设计"捷达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实验台",可模拟汽车常见电控系统故障,是用于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育与培训重要的设备。本文简述实验台的设计要求、结构特点,并详细介绍实验台的功能,最后分析实验台的应用与发展。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