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饶曙光"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西部电影与共同体美学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4年 第1期40卷 122-128页
作者:李明昱 饶曙光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北京100089 
在当下,为推动西部电影高质量发展,良好的话题度是助力,地域性是武器,打造西部系列电影以及西部标识和品牌是方法,西部电影品牌资产管理是手段,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具备共同体思维。不过,西部电影要形成的共同体,并非一个一体化的共同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同体美学”的再讨论与再辨析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 第1期37卷 59-66页
作者:饶曙光 李明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北京100089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自“共同体美学”提出以来,对其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共同体”的建构、将“共同体美学”作为方法、“共同体美学”自身内涵和外延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显示出当下“共同体美学”存在基本理论和理念不清不明、应用思路有待于进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改编创作、还原真实与类型拓展:电影《三大队》创作谈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4年 第2期 33-38页
作者:戴墨 王旭东 饶曙光 杨士博(整理)不详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一、改编创作与群戏设计饶曙光(下文简称饶):首先想请问两位主创,《三大队》的创作缘起是什么?这个故事最打动你们的是什么?戴墨(下文简称戴):2022年10月,我正在拍摄根据刘慈欣老师小说《球状闪电》改编的同名剧集,当时已拍了四个月,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源流及其方法论启示——饶曙光教授访谈
收藏 引用
《海峡人文学刊》2022年 第2期2卷 88-96,158页
作者:孙婧 饶曙光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北京100029 
饶曙光提出“中国电影学派的共同体美学”,“回到电影本身的共同体叙事”,“立足于我者思维基础上的他者思维”,这三个论点可谓对当前我国电影和电影史问题的重要参考。而就此问题的展开和历史溯源,更有助于电影学从观念上认识历史与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游晓颖:笔下的情感生命力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4年 第2期 89-89页
作者: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科班出身的游晓颖具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能够驾驭不同类型题材和风格的电影。《我的姐姐》作为一部影响极大的作品,继承了中国苦情戏的传统,同时也继承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及能力化叙事,有效地吸引了不同层次的观众,并最大限度地引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钟沐轩:人物张力与情感表达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4年 第2期 93-93页
作者: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钟沐轩是新“五朵金花”中最年轻的一位,她是导演出身,作为一名导演,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能力,驾驭不同类型、题材的电影。钟沐轩从导演到编剧,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她善于学习港片的一些类型化表达,再进行本土化的改良,最后进行有效的嫁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的“国潮电影”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2年 第6期 143-148页
作者:刘婧 饶曙光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上海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国潮”是近年来消费和文化艺术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也影响着电影产业,诸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电影也凭借着鲜明的本土特色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国潮电影对传统文化、美学的承继和现代性转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文化自信自强推动电影强国建设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3年 第1期 47-52页
作者:饶曙光 刘婧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大会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梳理,对中心任务的确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划,对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强调等,擘画出了一幅宏伟蓝图。中国电影作为文艺领域的排头兵,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以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谢晋与中国电影学派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3年 第5期 64-72页
作者:李国聪 饶曙光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 
谢晋在生活的淬炼中雕琢的精诚创作及其所释放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共情力,来自多种历史、时代与个体因素使然。其中,对人民性的秉持和坚守,是谢晋电影生命的重要引擎。他将“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及现实之思,融入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与现实主义的二律背反——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举隅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 第5期 4-16,I0002页
作者: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新时代以来,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回潮,并在作为一种方法的现实主义的内部实践中不断升华与深化。以《人民的名义》《狂飙》等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中的反面人物塑造来说,通过对性格善面的建构、性格的反向转化及其悲剧命运的流溯式再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