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马振声"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守常达变——朱理存·马振声艺术文献研究展”前言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24年 第5期 143-143页
作者:马振声中央文史研究馆 
朱理存和我从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开始,在艺术人生的道路上并肩度过了六十五载。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共同沐浴了时代的阳光和雨露,接受了跑岁月的人生历练,毕生致力于中国画发展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同时,我们两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振声作品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 第12期 I0001-I0001,I0004页
作者:马振声中国美术家协会 蒋兆和艺术研究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讴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马振声访谈
收藏 引用
《美术》2003年 第12期 96-97页
作者:马振声 陶宏 
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中国美术现实主义规模空前的发展阶段。以徐悲鸿、蒋兆和为开山人的写实水墨人物画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马振声则是其学生辈中影响较大的画家”。他是“文革”前蒋兆和先生唯一的一位研究生,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振声书画作品
收藏 引用
《中国有色金属》2018年 第23期 68-71页
作者:马振声中央文史研究馆 中国国家画院 蒋兆和艺术研究会 
马振声,1939年生,籍贯北京。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画院名誉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纯素之道惟神是守——散谈中国人物画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23年 第6期 44-49页
作者:马振声中央文史研究馆 
历代不少画家和艺术评论家均有“惟人物画最难”的感叹。古人多从画法上论难易,我以为现代人物画之难有三:一是人物画题材的社会性,使人物画的发展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二是人作为表现的内容,要求传神写心、形神兼备;三是人物造型笔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师风范——纪念蒋兆和诞辰90周年
收藏 引用
《美术》1994年 第7期 10-13页
作者:马振声 
深夜,万赖俱静。我放下画笔,顺手打开收音机,正在播放的零点新闻,突然传出蒋兆和先生病逝的消息。五天前先生已悄然离去,于京华数千里之外的我,面对这迟到的消息,内心无法平静。这一夜,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窗外,竹林摇晃着沉重的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校园里的回忆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3年 第3期 16-17页
作者:马振声 
去年冬,我应邀回到母校授课,晚间在校园里漫步。U字楼中间那排教室闪烁着明亮的灯光,这引起了我37年前的一段回忆。 1953年秋,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创办在这里。我作为附中的第3届学生走进了这排教室,那时我15岁。我们的班主任是两位很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象大,情思远——周顺恺及其人物画、历史画
收藏 引用
《美术》2006年 第1期 96-100页
作者:马振声蒋兆和艺术研究会 
当今中国画坛,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是以人物肖像的形式表现社会重大题材的作品不多,画得好的更是寥寥.相比之下,这类题材的表现难度大,对作者的要求高,从思想修养到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不是谁都能胜任的,况且费时费力,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纯素之道惟神是守——散谈中国人物画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3年 第4期 54-63页
作者:马振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说到中国现代的水墨人物画,蒋兆和的名字是不能不提的。他那种以线为骨、以墨为肉,在传统笔墨基础上结合西画素描造型元素的表现方法,有过相当大的影响。马振声从中央美院附中到中国画系,再到蒋兆和先生的研究生,这一脉络表明了他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支秃笔”与“一碗苦茶”──论蒋兆和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1994年 第6期 11-12页
作者:马振声 
“一支秃笔”与“一碗苦茶”──论蒋兆和的艺术特色马振声为纪念蒋兆和诞辰九十周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精美画册《蒋兆和作品全集》(上,下二卷)。集中展现了他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代表作品,较全面地记录下蒋兆和独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