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马盛德"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科学价值看非遗
收藏 引用
《家族企业》2024年 第8期 131-132页
作者:马盛德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非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这是《非遗法》中所确认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的国家,由于人口多、民族多,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都很大,因此形成了丰厚的非遗资源。非遗的十大门类,内容种类繁多,面对多样化的遗产,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活的根 民族的魂——关于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思考马盛德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9年 第10期 48-53页
作者: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吴晓邦、戴爱莲为代表的老一辈舞蹈大师们,为新中国的舞蹈事业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们先后为新中国的舞蹈事业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其中包括了一大批杰出的少数民族舞蹈家,他们集表演、编导、理论、教育于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舞蹈类非遗为何不能以“学院派”教育模式进行培训?
收藏 引用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3年 第2期8卷 41-46页
作者:马盛德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 
我国的非遗保护总体上呈现出“非遗热”、社会关注度持续走高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国各地与非遗相关的各类培训活动异常活跃。其中,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在全国许多舞蹈专业院校相继开展,并成为学校舞蹈教育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族宴席舞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收藏 引用
《回族研究》2000年 第3期 56-58页
作者: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少数民族艺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09 
宴席舞是我国西北回族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回族宴席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深入分析了这一舞种的动作形态与演唱歌词内容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阐述了舞蹈语言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仪式与舞蹈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0年 第9期 82-88页
作者: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 
仪式是以特定的手段沟通、取悦、祈求神灵的一种活动,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舞蹈是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仪式与舞蹈的关系、仪式舞蹈的类型、仪式舞蹈的主要功能等角度,探讨人类在仪式活动中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回族《宴席舞》的式微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 第1期 100-108页
作者:马盛德 
在我国西部的甘、青、宁回族聚居区,曾经活跃着一种婚俗性民间舞蹈,它就是被誉为"甘青瑰宝"的宴席舞.西北回族群众称儿女嫁娶这一人生之礼为"吃宴席",凡在婚礼场合表演的歌舞即被称为"宴席舞",它曾是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族“宴席舞”源流考析
收藏 引用
《回族研究》1999年 第2期 55-57页
作者: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回族宴席舞是宴席中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甘宁青等回族聚居区。通过对相关自然及人文因素的系统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即宴席舞起源、形成于河州地区,并由此播布到青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 第3期 123-132页
作者:马盛德 
(一)19世纪末,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欧风美雨汹涌而至,中国人看到了"王土"之外的许多令人惊奇的事物.西方文明的不断传入,对中国近现代舞蹈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族《宴席舞》源流初探
收藏 引用
《舞蹈》2000年 第6期 55-56页
作者:马盛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前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0年 第1期 63-67页
作者:马盛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在历史的演变、发展中,有多少艺术形式已消失、遗落,而古老的民间舞蹈却能世代流传、久盛不衰。究其原因,还在于传统民间舞蹈紧紧依存于民俗活动,适应于民俗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更新、完善,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假如传统民间舞蹈失去了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