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马紫晨"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剧种生存发展之道:守住个性——河南曲剧诞生80年回顾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07年 第3期 74-75,73页
作者:纪俊娟 马紫晨广东韶关学院音乐系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曲剧,是河南省第二大剧种.诞生80年来,其发展曾经有过三个高峰,即1930至1936年、1952至1957年和1979至1984年.第一次高峰的出现是在她的成型、成长期.一个新兴剧种的产生,势必要引起群众的关注,从而也更加促使它生机盎然,大步前进;第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夹弦源流辨析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4期 94-102页
作者:马紫晨 
在人们的视野和印象中,二夹弦是民间小戏。但从近百年来其受关注的程度看,它又是幸运儿、佼佼者,别说绝大多数小剧种比不了,就是某些拥有久远历史和较高艺术研究价值的大剧种,也难望其项背。原由是什么?实乃其“半碗蜜”的魁力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诠释善朴重读善朴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8年 第S2期 74-75页
作者:马紫晨 
2008年是《朝阳沟》演出50岁生日,也是饰演该剧"男一号"(拴保)的王善朴从艺70周年。面对这两个沉甸甸的数字,确系让人感慨良多。55年前,我和善朴本是平原省艺术学校的老同学,我在二队,他在三队;再往前说,则都是从老解放区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贯珠萦纡醉中原——试论周玉珍的表演定位及唱风、唱派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8年 第6期 72-73页
作者:马紫晨 
周玉珍是河南曲剧中年表演艺术家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为了曲剧事业的振兴,为了青年演员的学习、成长,也为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我觉得有必要从理论高度上对周玉珍的表演定位及唱风、唱派给以科学的解析和阐释。周玉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河南稀有剧种的历史、现状与抢救重心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4年 第9期 20-21页
作者:马紫晨 
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作为"戏曲之乡",河南的戏曲遗产理应是工作重心的一个方面,因此盘点并摸清自己的"家底",便是实施运作的前提了.中州,由于其丰厚的戏曲文化积淀,所以在和宋杂剧于开封形成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剧场戏曲起源、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从河南剧场历史调查说起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5年 第S2期 46-49页
作者:马紫晨 
前言:我对剧场(戏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限于条件,211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只能是在戏剧演出的间隙,欣赏它们在建筑模式和舞台装置等方面的差异,幼小的心灵内遂留了诸多问号。直到解放战争中,当自己也成了文艺队伍中的一员,并亲身参与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怀梆·怀调起源沿革探析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3年 第2期 286-308页
作者:马紫晨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有关怀梆·怀调起源沿革的探讨性文章,仅笔者所知就有近二十篇之多。而由于各人的经历、接触的事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掌握的资料及看问题的方法和视角的不同,其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各有千秋。今本着治史所应遵循的原则,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读《蔡文姬》(代序)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2年 第S1期 66-67页
作者:马紫晨 
说起蔡文姬,人们上就会想到离乱、破亡、屈辱、沥血、嗟别、绞肠……偏偏这一系列让人伤心的词汇又是和绝代才女、文学明珠、爱国情怀、玉魄芳魂、妙操音律、万古词章等诸多颂扬她的成语联系在一起的。于是,最美的事象给毁掉了,这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宛梆源流探析及其传承保护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5年 第2期 33-57页
作者:马紫晨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宛梆——作为梆子腔在河南省区属内的一个分支,于1957年1月2日上午曾以《化心丸》一剧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首次登上省城郑州的舞台,此应属中州戏苑史上的一桩盛事。此前宛梆蛰居南阳一隅已不知几许年,清末民初时虽曾偶尔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看《山月》有感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5年 第20期 58-59页
作者:马紫晨 
这出戏真情、感人,我竟然流了泪,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人性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